1935年冬,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駐泰順東部及鄰縣邊區,開創革命根據地。靈家山村作為泰平區革命根據地的心腹地帶,是紅軍挺進師的常駐地。靈家山群眾幫助紅軍在此搭建的草屋多達22座,并建立了谷公寮交通站。1936年4月,中共瑞平泰縣委泰平區委靈家山黨支部成立,書記周爾有,領導靈家山、古銅坑、乾頭仔3個村的十幾名黨員開展革命工作。當時總人口120余人的靈家山村,為紅軍送信、買糧、放哨的就有30人。是年 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在淡竹洋遭敵圍攻,兵分兩路撤至靈家山休整四天,并總結了經驗教訓。1937年2月峰文戰斗后,紅軍挺進師戰略轉移,離開了泰平區革命根據地。紅軍戰士周爾趙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國民黨軍乘機對這一地區進行大規模“清鄉”。四月底,雙溪口山洞“醫院”目標暴露,在地方黨組織的安排下,十幾名紅軍傷員秘密轉移到靈家山的內鹿洞和谷公寮洞繼續療傷。敵兵“清鄉”時,逮捕了周祖銓等12名黨員群眾,在酷刑下沒有一人出賣紅軍傷員。1943年春,靈家山黨支部書記周爾有光榮犧牲。靈家山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靈家山革命堡壘村紀念碑,位于泰順縣松垟鄉靈家山村,地處泰順“紅軍路”沿線。2000年9月,當地村委會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自籌資金,建成了紀念碑、紀念亭等設施。之后,又建成進村大門、壟尾池壩、古樹林步道等,與紀念碑連成一片,與該村的獅子山、大轎巖等自然景觀渾然一體。
信息來源:中共溫州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