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宮位于莆田市黃石鎮江東村,是紀念梅妃春秋二祭修建的宮宇。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9平方米,宮內殿堂高大,威嚴雄偉,金碧輝煌,門樓兩邊抬梁精刻“皇圖鞏固,帝道遐昌”八個大字楷書,是閩東南僅有的皇宮建筑。
據《莆田縣志·大事記》載稱,浦口宮創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后經宋翰林院學士吳孟慈等人重修,明萬歷四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乾隆二十一年等多次擴建修葺,至今完整地保持明清宮宇重雕風格,一切按帝王后妃的禮節建造。
建筑構造編輯
浦口宮建筑結構科學。其采用宮殿式建筑,由照墻、門樓、廓房組成,建筑古樸大方,富有皇家氣派。拜亭、大門額以的斗拱層迭鋪作,疏密有致,布局科學,獨具一格;拜亭四周屋面方形翹角,浮雕生動,莊嚴大方;拜亭與主殿前檐連為一體,主殿為歇山頂帶兩披,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高大寬敞,尤其是屋面由100根木石柱抬梁穿斗混合支撐,結構科學,受力平衡,極具特色,被郭沫若稱為百柱獨特建筑。
浦口宮藝術品位極高。大門上高懸著精雕琢九龍八鳳御賜“浦口宮”直匾,門前抱鼓石雙龍戲珠和鳳穿牡丹石刻浮雕生動活現,所有柱礎、垂蓮、雀替、駝峰、護棚及木石件皆雕刻精細,尤其是神龕護棚的金漆木雕,油漆技術高超,雕刻工藝精湛,所有各種花鳥人物故事形象生動,呼之欲出,為莆田金漆雕刻的代表作在,是全國三處透雕金漆的樣榜。正殿中央供奉著仿舊塑的梅妃偶像,慈祥俊俏、栩栩如生。東西廓門上有清代名家精繪的莆田廿四景水墨畫,令游客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浦口宮有許多名人題匾,有大文豪郭沫若“梅妃生里”題書,有清書法大師伊秉綬“貞烈垂芳”碑刻,有清大理寺卿郭尚先“澤潤生民”和原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張群“正氣浩然”題匾等,文物價值極高。浦口宮還有名書名聯,主殿梅妃偶像前高掛著民國書法大師于右任撰寫“明珠辭一斛,亮節足千秋”的名聯,贊揚了梅妃堅貞氣節永載千秋,后因“-”,此聯遭受破壞,幸得廈門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余綱重新書丹。主殿中央張掛著由著名詩人、大書法家、原福建省詩詞楹聯學會會長趙玉林先生書寫的“讀采蘋詩,效二南禮,奇志丹心唯報國;呈樓東賦,辭一斛珠,貞風亮節永流芳”的墨寶,上聯概括梅妃入宮是為了報國,下聯贊揚了梅妃高風亮節精神流芳百世。浦口宮內還有清監察御史江春霖“久藏勝境因人發,信知天地有精英”和于右任的“有懷期報國,所貴在無私”等名聯,文化品位極高。
浦口宮集“古”“大”“美”于一體,被譽為“莆陽第一宮”。梅妃故里還有許多古跡和傳說。如“抬頭石”、“梅妃諑”,“牧鴨地”、“美人湖”、“梅亭”、“梅園”、“犀牛浦”、“白玉驚鴻”及“戲神第一廟”等,令人流連忘返。
浦口宮配套建筑飛云廟,是祀莆仙戲祖師雷海青的廟宇。據傳梅妃入宮時,唐玄宗賜一班梨園帶回莆田,以示恩圖,這班梨園后發展為南戲活化石莆仙戲。因此當地人民為了緬懷梅妃和雷海青對莆仙戲來源的貢獻,特修浦口宮的配套建筑,戲神祖廟加以紀念。
浦口宮是紀念性古建筑,它是研究唐代歷史名人梅妃及唐明皇為何導致安史之亂的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明清閩東南建筑藝術、雕刻藝術和莆仙戲起源的實物依據。因此梅妃故里1997年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旅游協會、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風景名勝協會評定為全國300個著名風景名勝旅游景區,收入《中國三百個著名旅游大觀》一書,向海內外發行,具有極高的知名度。2001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梅妃江采萍(710年-756年),別名江妃、江東妃、梅精,唐玄宗早期寵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梅妃擅長詩賦、樂器、歌舞,著有《謝賜珍珠》《樓東賦》等,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扼@鴻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傳,在當時廣為流傳。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落逃未帶上困于冷宮的梅妃,梅妃白綾裹身投井自盡。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江采萍,號梅妃,生長在…… 江采萍詳細信息++
江采芹,莆田(今福建莆田縣黃石鎮江東村)人。 唐玄宗時梅妃江采萍之弟,父親江仲遜是個詩書滿腹的秀才,同時也是個懸壺濟世的醫生。在“安史之亂”中,梅妃投井自盡。玄宗逃去四川回京后,找到她的遺體,隆重地以妃禮葬之。傳說后來她的弟弟江采芹奏請歸葬故鄉,葬地就處江家祖墳。浦口宮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正殿祀唐明皇的梅妃娘娘像,左邊是她的弟弟江采芹即江國舅的塑像。…… 江采芹詳細信息++
江東村:江東村簡介 江東村位于木蘭寧海下游南側,黃石鎮在村西南角,相距有3公里左右。東接海邊遮浪村,南接三華村,西接清中清后村。西北于橋霞村毗鄰。全村方圓面積約3平方公里,分村分四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1371戶,人口5749人,村配備兩委干部9人,聘干5人,黨員271人,其中預備黨員8人,全村經濟作物以水稻為菜田季節性承包種植,瓜果、蔬菜,…… 江東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