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硯池墓群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王羲之故居公園東北部。
2003年5月初,山東省臨沂市在市區王羲之故居公園擴建工程施工中,發現兩座較大的磚室墓葬。隨即,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臨沂市文化局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了搶救發掘,取得了重要成果。兩座墓葬東西相距30余米,除墓門為石制之外,其余均為磚筑。其中1號墓為雙室墓葬,為山東已發掘漢晉大中型磚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盜掘的墓葬,出土了豐富精美的隨葬品。其中,一號墓為雙窒墓葬,是山東省迄今發掘的漢晉大型磚室墓中最為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省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唯一的一座未被盜掘的古墓葬。二號墓葬為單室磚室墓,結構保存完整。墓葬出土隨葬品十分豐富,有銅器、瓷器、陶器、漆器、鐵器、金器及其它質料的隨葬品250余件。
墓葬出土隨葬品十分豐富,有銅器、瓷器、陶器、漆器、鐵器、金器及其它質料的隨葬品250余件(套)。其中瓷器主要為南方風格的青瓷,器形有盤口壺、雞首壺、罐、缽、水注、燭臺等。陶器有盤、釉陶瓶等器類,其中盤多為漆衣陶。銅器有熏爐、鼎、魁、斗、熨斗、燈、碗、弩機、帶鉤等。金器主要為裝飾品,有手鐲、釵、簪、鈴、串珠、牌飾、指環等。鐵器有刀、燈、鏡諸類。墓葬隨葬漆器數量也很多,但多腐朽嚴重,可辨器形有奩、壺、耳杯、盤、勺等類。在出土隨葬品當中,尤以青瓷胡人騎獸燭臺、青銅人物騎獸燭臺、鳳鳥形銅熏爐等器物造型優美,保存十分完整;銅弩機上刻有“正始二年五月十日左尚方造……”等30余字銘文;部分漆器的底部有清晰的朱書文字,記載明確的年號,內容有“太康七年”、“太康八年”和“十年”三個年號以及“王女”、“李平”、“李次”、“官”等文字。
2號墓葬為單磚室墓,主墓室前有寬大的甬道,是山東已發掘磚室墓中規模最大的單室墓葬,雖然經過兩次盜掘,但墓室結構保存依然完整,殘存各類文物20余件。
從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隨葬品的器物組合特點和紀年資料初步判斷,墓葬的年代應屬西晉時期。1號墓完整地反映了當時的葬制葬俗。同一墓葬埋葬3個未成年人,是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的現象。出土隨葬品豐富而精美,為山東晉代墓葬中所僅見。2號墓雖然被盜,但規模更大,墓室結構完整,與1號墓葬相距不遠,時代相近。兩座墓葬規模較大、構筑方式考究、出土文物豐富精美,墓主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或一定的政治勢力,應與當時的名門望族或達官貴族有一定關系。
2006年洗硯池墓群作為晉代的古墓葬,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