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唐至明
遺址位于江西贛州東郊水東鎮七里村。窯址范圍在東西寬約一公里的范圍內,有窯址堆積十六處,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是江西省南目前發現的一處規模最大,燒制歷史最長的宋元古窯場。始燒于晚唐,盛于兩宋,終于元。前后延續三百多年歷史。產品有青釉,白釉,影青釉和黑釉等品種。青釉胎質堅細,胎色灰暗,釉呈蟹殼青,有細小開片,帶有砂粒。白釉,影青瓷胎質細膩,火候甚高,叩之聲脆;釉厚呈乳白色,釉面光澤晶瑩。黑瓷制品較復雜,有黑釉,醬紅釉,醬褐釉,茶青釉,黑釉窯變等。但真正烏黑發亮的黑釉不多,窯兔毫,玳瑁等斑紋也不太成功;胎呈暗紅或紫灰色。七里鎮窯生產的器型多為碗、盤、盞、碟、罐、缽、壺等日用器,產品中還有部分外銷瓷。器體厚重,大多為實圈足,施釉不及底,足部露胎。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里村:七里村簡介 七里村位于贛州市章貢區東部,東與贛縣梅林鎮相連,南靠貢江和沙河鎮隔河相望,西與沿坳村接壤,西北與紅星村毗鄰。轄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72戶,總人口1773人;耕地面積703畝。各項工作位于水東鎮前列。近年來,七里村以七里古窯址及周邊地塊開發為契機,打造以仙娘古廟、池家祠堂、萬壽宮、古榕樹為主體的旅游產業經濟圈,促進七里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七里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