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德國建筑群主要分布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1897年德國政府借口曹州教案派兵強占膠州灣后,在青島市南區太平路(德國人當時稱威廉街)周邊、八大關等處留下德國人建的西式建筑群。如1905年建的德占領軍提督府,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為宮殿式建筑,四層,正面四角用花崗石砌筑,屋頂系紅筒瓦,坡度大,樓上嵌大時鐘。當年德國青島總督官邸,建于1908年,系德國古堡式建筑。
1897年德占青島后,為加強德國殖民統治和對我國的經濟掠奪,在青島興建了較為完整的德意志帝國殖民統治體系建筑,這些建筑對體現青島城市風貌特色起著主導作用。青島近代史上先后歷經德、日、美三代帝國主義統治,經過百余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歐式建筑特別是德國建筑為主要特色的青島城市近現代建筑藝術文化景觀。在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德國青年派、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義等建筑風格,體現了歐洲近現代建筑藝術美學傾向,體現了文藝復興到近現代所表現的積極的人文主義思想。
德國建筑主要分布在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等十處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中,如中山路、沂水路、太平路、廣西路、河南路、曲阜路、湖南路等,現在基本保持著德國占領青島時期的建筑格局和原有的歷史風貌。這些街道兩側的德國建筑,其平面布局、立面設計呈現出明顯的德意志民族風格特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