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古街位于斗門鎮斗門墟,全長500多米。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的國門大開。當時,斗門鎮常有船只來往于香港、澳門、江門、石歧、廣州等地,商賈來往甚多,每逢農歷二、五、八的墟日,墟內車水馬龍,農副產品購銷兩旺。除墟內的商賈和作坊之外,還有走足的小販,跑江湖的好漢,三教九流,不絕于市,趕墟的人摩肩接踵,熱鬧紛繁。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外國商人看中了斗門鎮,紛至沓來到斗門鎮投資經商,使墟鎮街道洋貨充斥。
這樣逐步加快了中西方商業文化的交流。1850年左右,“澳門浸信會”牧師、加拿大人、建筑工程師嘉理慰和廣州、石歧天主教教父耿其光(法國人)、孤里花(法國人)、紀勵云(德國籍比利時人)等西方人,經常到斗門鎮講經傳道,加深了中外的宗教文化交流。由于商貿業發展迅速,當時墟鎮舊街的建筑已滿足不了商貿業發展的需要,所以,由外國商人和本地富商一起,醞釀修建街道、房屋。在這種情況下,由加拿大建筑工程師嘉理慰等人統籌規劃、設計,博采歐美各國古典建筑之精華,于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陸續建起了廣英祥、大昌、祥盛等十余間布匹店;美新、美的等多間百貨店;中藥店有同和堂、大安堂、同仁堂等;米鋪有合昌、泰豐、正安、洽和行、厚信行等二十余間;錢莊有永祥山貨、昌榮等四間。除了商鋪之外,基督教建起了福音堂,天主教建起了德式二層樓房的教堂。沿街建筑基本采用南方特色的“騎樓”結構,蔚為壯觀。這些建筑構成了現在斗門鎮清朝異國風情古街的主貌,成為珠海市目前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古街。地址: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斗門大馬路舊街
交通:公交609、402路車,南門站落車
類型:特色街區
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信息:無需門票。
信息來源:斗門鎮政府網
斗門社區:斗門社區居委會位于斗門鎮民主街,地處斗門鎮的中心地段。社區在斗門鎮委、鎮政府的直接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指示精神,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宗旨,積極開展社區黨建、城市管理、社區衛生、綜治、計生、安全生產、民政、再就業等工作。社區區域范圍為斗門龍山路口到御溫泉地段,約1.5平方公里,包括:斗門大道、和風南北街、民主街、大馬路、二馬路、南…… 斗門社區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