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末戰戰場遺址是我市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于2003年被遼寧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等待批復。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3月,這里爆發了悲壯慘烈的甲午陸戰的最后一役——田莊臺戰役,史稱“甲午末戰”。這場戰爭異常激烈,愛國將領馬玉昆率領2300多名清軍將士,面對萬名日寇的入侵,浴血奮戰、頑強斗爭,終因寡不敵眾而全部陣亡。清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大遼河,古鎮田莊臺遭遇了一場浩劫,熊熊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繁華古鎮變成一片火海。甲午末戰清軍戰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場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愛國將士的精神國人不會忘記。為紀念這場戰爭,讓國人勿忘國恥,特在戰場遺址修建了甲午末戰遺址公園。
公園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300米,建有古城墻、文化廣場和帶狀護欄。公園有“三個1萬”:花園1萬平方米,文化廣場1萬平方米,草坪1萬平方米,綠化率達到65%。古城墻原有32座炮位,現已修復2座,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在炮臺上,存放有一尊鐵炮。此炮是2003年出土于原田莊臺糧食管理所路邊地下1.3米深處,-物部門專家鑒定,系清代所造,為田莊臺炮臺防務用炮,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2002年7月,在主戰場遺址內,挖掘出土戰后被日軍焚燒的糧油殘渣,距地面1.2米,糧層深1.5米,囤穴的葦花痕跡清晰可見。
公園的西北角立有一座紀念碑石,兩側分別題寫甲午廣場和遼河廣場。甲午廣場碑文為黑色,有勿忘國恥的寓意;遼河廣場碑文為紅色,有祝愿在黨的紅色政權領導下,祖國繁榮強大、人民安康幸福之意。
文化廣場上設有2個籃球場、80件健身器材,帶狀甬路安裝有40盞太陽能路燈,為古鎮居民提供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休閑娛樂場所,深受古鎮居民的歡迎和喜愛。每到傍晚,文化廣場匯聚千余人開展健身娛樂活動,和大洼云萍廣場一樣的熱鬧。
田莊臺鎮: 田莊臺鎮位于盤錦市大洼縣東南部,東依大遼河,西臨渤海灣,毗鄰遼濱沿海經濟區。據史料記載,這里最早有田、莊兩姓人家居住,鎮西存有明代烽火臺一座,故名“田莊臺”,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全鎮原有面積1.24平方公里,2002年與原高家鄉合并后,面積39平方公里,人口3.5萬,下轄龐家、中央卜、吉家、高家、李陽、白家、馬蓮、碾房、北大、南大、碼頭、勝利、久遠等1…… 田莊臺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