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蘭德拉湖區位于新南威爾士西南部的墨累河盆地。被巴爾拉納德郡和文特沃斯郡從西南向東北方向對角分開。中心地區海拔70米。這個地區歸屬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管轄。原來只有小部分地區得到法律保護,即公元1979年公布的蒙戈國家公園,那是根據公元1974年的新南威爾士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法確定的。公元1986年3月27日的澳大利亞政府51號公報宣布了國家公園的規模,從13000公頃增加到現在的27847公頃。公元1981年威蘭德拉湖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原定方圓600000公頃,后改減到公元1995年的240000公頃,包括蒙戈國家公園。
地理
威蘭德拉湖區由一系列干湖組成,形成于第三紀早期。墨累河盆地的海侵造成石灰沙、石灰石和泥灰的沉積。第四紀又被沙石和沙丘地帶覆蓋。這個地區以長條沙丘為特征(見附圖),沙丘從西向東的方向反映出風系的控制走向,盡管沙丘被植物所穩定,但約18000 年到16000 年以前沙丘又恢復活動,隨后又被移植生長的植物再次穩定。
分流
知名的威蘭德拉比拉邦河,即拉克倫河的支流,注入互相聯系的湖區流域。流域由6個主要的湖和一些較小的洼地組成。其中從小池塘到占地500平方公里深10米加納朋湖(Lake Garnpung),大小不一。湖區東側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可追溯到至少40000年到約15000年以前,包括18000到16000年以前沙丘形成的集中活躍時期。
生態環境
由于屬于雨量少半干旱氣候,這里的植被由半干旱植物群落組成。特征為稀疏分散的灌木叢、草地和林地零星點綴著沙原和沙丘。主要的樹木是桉樹和灌木,還有白柏松和樹下長的箭豬草。約20種哺乳動物生活在這里,包括紅袋鼠、灰袋鼠、針鼴鼠和數種蝙蝠。
歷史遺跡
此地留有許多人類文化遺跡。通過數次放射性同位素地質年測定,人類至少在30000年以前就開發這個地區了。考古發現一處26000年歷史的火葬遺址,一處30000年歷史的赭石墓葬遺址,大型有袋動物的遺跡,還有18000年以前用于碾碎野草的磨石和臼。
對于這個地區文化遺產和資源價值的科學研究已經進行。這個地區現由州行政部門土地和水資源部,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部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