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明代窯址群。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南部的梁子湖與斧頭湖之間。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4�10′~114�20′,北緯30�8′~30�22′。面積約5000萬平方米。是我國南方生產影青瓷、青瓷的重要窯址群。
1974年文物調查發現湖夏村窯址群;1982年在梁子湖沿岸的湖泗、舒安、保福、土地堂、龍泉、賀站又發現古瓷窯堆積63處;1985年在魯湖、斧頭湖沿岸的法泗、安山發現青瓷窯址多處。現已發現窯堆145處、龍窯171條。其產品包括“影青瓷”、“青瓷”兩大系列。
影青瓷窯址,時代為北宋中晚期,主要分布在江夏區東部的梁子湖沿岸,現存窯堆85處,龍窯105條。龍窯依山而建,一般長約20~60米,用青磚砌筑火膛、窯膛和煙室。窯具常見泥丁、墊圈、支座、火照和匣缽。產品有瓜棱壺、葵口碗、五管香薰、透雕枕、粉盒、盤、盞、罐、小動物等。胎質灰白,施青白釉。窯前有簡易作坊。
青瓷窯址,時代為唐至明代。主要分布在江夏區西部斧頭湖和魯湖沿岸,現存窯堆60處,龍窯66條。龍窯一般長約40~50米,用磚坯和青磚砌筑。窯具常見泥丁、墊圈、支座和匣缽。產品多為帶流罐、碗、壺、擂缽、橄欖罐、燭臺、香薰、缸、甕等。青灰胎或褐胎,施青釉,較為粗糙。
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