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院位于安丘市庵上鎮西北10公里的城頂山前坡,相傳為春秋時孔子弟子公冶長讀書處,后人思念先賢,在此建公冶長祠,又在祠西建青云寺,時碑碣林立。后祠、寺俱廢,碑碣仍立。為保護文物,1988年省撥款修復公冶長祠,寺仍廢。
庵-院的正殿三間,內有公冶長塑像,東西耳房各一間,陳列著書畫。院內碑亭內有明、清兩代立的石碑,記載著修復公冶長祠的史實。經過當地人民多年植樹造林,治理小流域,如今這里有萬畝刺槐林,庵-院四周遍植蘋果、梨、桃、杏、山楂等果樹,環境非常優美。公冶長手植的雌雄兩株銀杏樹鶴立雞群,親臨其境,令人心曠神怡。附近所產的“金楸”被確定為省優良樹種之一,附近所產的櫻桃色形味俱佳,為果中珍品。
1989年以來,當地政府把旅游作為重要產業,投資新修了兩條盤山路,修了登山石階、涼亭等。拾級而上,城頂山頂部有捻軍駐扎遺址,城墻、飲馬池、兵營、糧庫等依稀可見。站在山頂涼亭俯瞰庵-院,青山環抱,掩映在綠蔭之間,風景如畫,四季各不相同。
公冶長,復姓公冶,名長,字子長,孔子學生,魯國人,一說齊國人(今諸莊市人)。孔子女婿,據說公冶長懂鳥語,有許多神話傳說。當地有庵-院“鳥叫蛙不鳴”之說。書院西邊清泉里的青蛙,原來也會呱呱的叫個不停,影響公冶長讀書。公冶長說:“你在叫什么,真煩人!”從此,這里青蛙就不鳴叫了。再有,據說公冶長懂鳥語,從鳥語“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一黃羊,你吃肉,我吃腸”中受益,后因失信于鳥,被鳥耍弄而入獄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