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泰山街道泰西路宣化山泰山寺
泰山廟始建于明初,原名“東岳廟”,人們習慣稱之為泰山廟,它起先供奉的是“東岳大帝”,即道教泰山神黃飛虎。傳說黃原為殷紂王的臣子,后受-而投奔周武王,在討紂戰爭中卓立戰功犧牲生命,被姜子牙封為東岳大帝,總管人間吉兇禍福。傳說黃有個女兒,人稱泰山0碧霞元君,能為人間帶來眾多福址,泰山廟后又供奉她的神像。受佛教影響,泰山廟從原先的道教場所逐步轉變為以供奉佛像為主、以供奉道教神像為輔,釋道合一了。明初所建的泰山廟毀于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戰火。同治五年(1855)廟內僧人德緣化募重建泰山廟,但只有中殿和后殿等建筑。光緒五年黃仕林修建了從山腳到中殿門口的132級青石臺階,民國25年泰山廟重修一次。1952年泰山廟神像被山下農民-干凈,只剩下空空廟堂。其后,泰山廟所在的宣化山頂為部隊營區直至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南京雞鳴寺釋農月來此,她主持修復了泰山廟明清建筑,陸續修建了高5米的簡易山門、山門邊門面房和泰西路邊一段院墻等建筑,正式恢復了佛教活動。從1999年開始,泰山寺陸續拆掉原有建筑,現在的建筑物基本上新建的。泰山廟雖幾經滄桑,但泰山廟會一直興盛不衰。泰山廟祭祀的日子是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這天是黃飛虎的生日,也是廟會前后三天的正日子。傳統廟會之時,江北四鄉八鎮民眾齊聚這里,上廟進香祈福,交流農副產品,觀看文藝表演,廟會期間泰山廟和東門街道上人山人海。當人們抬著東岳大帝和泰山0的神像“出會巡街”時,舞龍、耍獅、路花船、踩高蹺等緊隨其后,一路上鞭炮鑼鼓不絕于耳,萬民瞻仰歡呼雀躍,至此廟會達到熱潮。有時,人們還會將西邊城隍廟的城隍老爺、北邊都天廟的菩薩神像一起抬出來巡街。“文革”期間,廟會仍年年進行,只是不允許上香拜佛。近年來,政府為保證群眾安全,對廟會進行干預和疏導,廟會的規模已難現歷史盛況。
泰山街道:泰山街道位于南京長江大橋北端,與南京主城一江之隔,一橋相連,是江北的橋頭堡,面積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余人,流動人口5萬余人,轄14個社區。 新浦口區成立以來,泰山街道主動融入沿江大開發和南京跨江發展戰略之中,圍繞城市化主題,實施整建制拆遷,從03年起,六年來完成拆遷2萬戶,拆遷面積260萬平方米,5萬農業人口全部安置轉為居民。經濟發展特色日益彰…… 泰山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