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谷景區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政府以獎代補,計劃總投資450萬元。園區打造充分結合高廠村及周邊景觀特色,力求原汁原味。新征地10畝,完成中華大果園大門建設,完成道路硬化1200米,利用舊村改造搬遷戶拆下的石塊鋪設石板路300余米,河道整治防滲水景建設500米,河道兩側栽植大葉金雞菊5000株,建成200平方米停車廠4處,設立蘋果文化長廊1處,使用原始木桿、木枝等木質材料建成觀光涼亭9座、旅游服務中心1處,建成高標準采摘園10處,建成20蹲位的生態廁所1處,依托景區內平柳樹設置休息長廊2處、秋千4處,小微景點姊妹泉、母子泉2處,蘋果樂園1處,石海1處,風車屋1處。該項目建成后,力爭每年吸引游客3萬人,每畝果園可增加農民收入1萬多元。中華大果園高廠園建成后,從紅將軍成熟期開始,舉辦了“人民網融媒體行沂源活動”,直至紅富士成熟后,舉辦了沂源縣蘋果文化節分會場直播現場、中央省市各級媒體記者精品采摘園采風活動、中莊鎮優質蘋果選優等系列活動,同時接待了多批旅游團隊、自駕游及散客等秋季蘋果采摘隊伍,利用這一平臺廣泛宣傳推介了中莊蘋果,推廣了蘋果訂制、果樹認養、蘋果采摘等主題活動,成效顯著。園區擴大建設的同時,加強了園區安全和景點、景觀保護措施,制定了相應制,專人負責,確保園區正常化。
馬耀南 (1902—1939) 馬耀南,原名馬方晟,長山縣三區北旺村(現淄博市周村區張坊鄉北旺莊)人。1902年7月16日出生于富裕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馬耀南自幼聰慧好學,性格內向,做事不隨流俗。13歲入周村高等 小學,17歲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校中紈绔甚多,但他仍著布裝,不與為伍。唯對學識孜孜以求,英語學習尤為執著,對梁啟超頗為敬佩。受“五四”愛國熱…… 馬耀南詳細信息++
黃驊,原名黃金山,學名黃為有,1911年2月8日出生在湖北省陽新縣木石港區鳳凰鄉良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陽新,位于鄂東南,東臨長江,在土地革命時期,曾成為鄂東南革0據地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青山綠水,有“江南魚米鄉”之稱。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社會,“魚米鄉”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黃驊一家也如當地歌謠所說:“冷…… 黃驊詳細信息++
馬天民(1910—1939) 長山縣三區北旺莊(今淄博市周村區張坊鄉北旺莊)人。抗日烈士。馬耀南之三弟。15歲輟學后,到濟南學徒。19歲時父親去世,繼掌父親在長山的“恒盛棧”酒店,兼營雜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受其兄馬耀南的影響, 棄商投戎,參與抗日工作。他四處奔走,籌集0,聯絡人員。翌年1月,組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一支隊,任隊長,活動于…… 馬天民詳細信息++
李天佑(1894—1932)字惠民。博興縣高渡村人。1930年經回鄉開展黨的工作的張靜源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8月4日,博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隊伍發展到700多人, 活動于博興、廣饒、臨淄三縣邊界。李天佑參加了-的組織和指揮工作。由于敵人殘酷鎮壓,-堅持了二十幾天就失敗了,博興黨的工作也隨之轉入了地下。李天佑以教學為名堅持在興福的粉王村一帶秘…… 李天佑詳細信息++
馬曉云 (1906—1944)原名馬方杲。長山縣三區北旺莊(今淄博市周村區張坊鄉北旺莊) 人。抗日烈士。馬耀南二弟。幼年讀私塾,周村高等小學畢業后,務農且經營作坊。性情豪放,喜武術,樂交往。1924年赴天津參加東北軍,屢立戰功,升至營副。后返回家鄉。1937年“七七”事變后,他在附近村莊串聯有識之士,積極宣傳抗日, 籌措0彈藥。“黑鐵山起義”前夕,他把籌集到…… 馬曉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