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咸陽市 > 長武縣旅游

碾子坡遺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碾子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碾子坡遺址位于長武縣冉店鄉碾子坡村的黑河(涇水支流)北岸,為先周文化遺址。總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不含墓地)。1958年發現,1980年以后連續發掘,發掘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古墓葬200多座。

碾子坡遺址的文化層,是由仰韶居址和墓葬、先周居址和墓葬、西周居址和墓葬、東周居址和墓葬等多種不同的古文化堆積構成的,但主要內涵是先周文化遺存。

先周文化的遺跡有房基址、窖穴、灰坑和燒陶窯址等數十座。其中房基址約有10多座,分為土窯式和半豎穴式兩類。土窯式房子均屬坑徑5—9米的橢圓形深土坑,穴里一壁向外掏,利用窯頂作掩蔽。穴底有條出入的土坡道將住室分為兩部分。半豎穴式房子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房子出入口是斜坡道。出土的遺物數量和種類均甚多。生產工具有斧、錛、鑿、錘、棒、鏟、刀、鐮、陶拍、紡輪、針、錐和磨石等,其中平面近似三角形的石錘斧是先周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另一個特點是工具以石質的居多,陶質的和骨質的次之,銅質的很少,蚌質的尚未見到。這與西周時期大量使用蚌殼制造農具的情況截然不同。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有瓶、鬲、甑、罐、簋、豆、盂、盆、尊和甕等,其中以鬲形器為多。青銅器出土不多,有一件乳紋鼎重約10.75公斤,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重器之一。其他遺物以先周卜骨的發現最為重要,特征是有鉆有灼而無鑿,與商代卜骨形制相似。發現的先周墓葬近80座,墓穴口小于底若“覆斗狀”,與寺洼文化和西周的墓穴形制相似,均為單人葬,仰身和俯身并存。隨葬品多為陶器,以鬲為常見。據已掌握的材料分析研究,以及若干個C(14)年代數據加以判斷,碾子坡先周遺址應是周人遷岐以前的文化遺存。這一遺址的發現與發掘,為探討和研究周人早期歷史及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資料。

延伸閱讀:

·第三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龍窩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2021 | 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 | 婷婷5月色综合色综合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