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內蒙古自治區 > 呼倫貝爾市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旅游

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達斡爾民族博物館于一九九八年八月八日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落成,總面積3800平方米,民俗廳面積800平方米,成就廳519平方米,民俗廳分為歷史經濟與民俗風情兩個分廳,其內容分為歷史、經濟、村落家園、飲食服飾、文化藝術、民間工藝、民族體育等敖包祭把、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等13部分內容;成就廳設在二、三樓。

環型廳,展示四十五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莫力達瓦兩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兩個部分內容交相輝映,光彩奪目,全面系統的展示了達斡爾民族的歷史沿革、傳統民族文化的演變和繼承發展,展示了偏遠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概貌,深情沉歌了黨的民族政策。博物館造型獨特,別具一格,莊重而典雅。室內大廳通天吊燈光芒四射,輝煌壯觀,給人以美的感受。展覽廳第一廳展出達斡爾族的歷史沿革和傳統生產方式。廳內大屏幕上有風光燈箱圖片。展示英力達瓦山山水水的天然風光,有造型獨特的反映達斡爾族生產生活和文化藝術的四幅浮雕,有典型的達斡爾民居院模型,三個景色秀麗的動物標本景廂,61英寸大型彩色投影機,隨時為您播映民族歌曲,歷史資料,文化藝術和新聞等電視節目。第二廳為民俗風情廳,內展屏風燈光圖片、雕刻藝術、人物臘象、車馬標本、勞作用具、工藝美術、圖騰神像等備種實物和圖片兩仔余件,以較大規模、較全面系統、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達斡爾族的過去和現在。

達斡爾族是中國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兩岸、嫩江流域廣大地區。現分居于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人口約13萬人。達斡爾族歷史悠久,尚武崇文,是祖國北疆的開拓者和保衛者之一。于17世紀初從黑龍江北岸南遷到黑龍江南岸及嫩江平原廣大地區。在清代與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共同抵抗沙俄侵略,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北部邊捷。民主革命時期在中國0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歷史貢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達斡爾族由衰弱走向繁榮,充分享受著民族區域自治權力,建立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達斡爾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得到迅速發展,成為祖國多民族花壇中的一朵奇葩。

達斡爾人的傳統生產方式以多業為主,原始經濟始于狩獵、捕魚和采集業。后逐步拓展到畜牧、農耕、俄未放排、燒炭、手工業等多種經濟領域。新中國成立后,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達斡爾族經濟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有了開拓發展的廣闊空間,并顯示出了地區優勢,形成了初具規格的現代格局。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產生了不少優秀作家、歌唱家、演奏家、書畫家、攝影家、雕塑家等文學藝術人才,形成了達斡爾族傳統民間藝術群體,開創了達斡爾族文化藝術的新天地。

達斡爾族沒有文字,清代多用滿文記述本民族的歷史及民間傳說。達斡爾族的民間口頭文學、民歌民謠、民間身春、民間舞蹈、工藝美術、繪畫雕刻等都十分發達。造型藝術工藝細致,造型生動,圖案古樸典雅,風格清新秀麗,獨具民族特色,表現了達斡爾人的審美情感和創造智慧。

達斡爾族是酷愛體育的民族。除曲棍球外還有射箭、賽馬、摔跤、頸力、拉很、目店棋等多項傳統體育活動。曲棍球達斡爾語稱為“貝闊”和“頗列”。70年代中期,成立了第一支曲棍球隊,推動了我國曲棍球事業的發展,莫旗被國家體委命名為“曲棍球之鄉”。

敖包祭,始于早期狩獵時代。每年春秋,人們便殺豬宰牛做貢品置于敖包前進行祭典,祈求大自然諸神賜福人間,保佑氏族興旺,糧豐人安,隨著時代的變遷,祭敖包已賦予了新的內涵。人們利用祭敖包的機會,進行物資交流、文藝表演、體育比賽等,成為達斡爾族傳統的民族節日。

達斡爾民族博物館是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努力建成的。博物館的建立,為廣大觀眾認識了解達斡爾族提供了可視性很強的形象資料,成為愛國主義,民族傳統、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

尼爾基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鎮 尼爾基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南部,嫩江右岸,諾敏河左岸,大興安嶺東麓丘陵與松嫩平原交匯地帶。地處北緯48°19′25″~48°37′12″、東經124°12′11″~124°32′0″之間。全鎮總面積為458.49平方公里,城區面積9平方公里。東隔嫩江與黑龍江省訥河市相望,南為…… 尼爾基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三級博物館


>>金邊壕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69 | 中文欧美一区不卡二卡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视频 | 一久道免费高清日本视频 | 亚洲高潮痉挛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