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郎鎮“蠻王城”
今桑郎鎮東面油歪寨邊,有座“蠻王城”遺址,東北靠油歪寨,西連桑郎河。桑郎河南流30公里就是盤江,即牂牁江。遺址背依古龍嶺剝刀巖,前臨百丈深淵。懸巖旁砌有幾十級的“之”字形臺階。拾級而上,有一道高墻阻擋,石墻總長1
000米。墻上城門可見,門前斷墻前有個石堡,石堡中有個大碗粗的圓洞,石上長滿青苔,石窩雜草叢生,已被石乳凝結。頂上為平臺,長60米,寬40米,四周斷垣殘壁數處,皆用石塊壘砌,滿地火石砂,有壘石階的麻石條。從地基形狀判斷,原有正房,可能是九柱七瓜草屋,側有廂房,臺階下還有寨棚數間。正房前的土坪不小。遺址附近山顛還有類似的斷垣殘壁。
油歪寨后山石洞中還有貼壁站立的洞葬尸骨。桑郎附近述里鄉錫林洞、紅巖洞,麻山鎮下油年村骨元洞,還分別有12盒、9盒、20盒的洞棺葬尸骨。
望謨縣桑郎地處亞熱帶,亞熱帶的冬天不十分冷,無霜雪,還大旱,正是桑郎冬天寫照;險要的古龍嶺剝刀巖,“據扼”,易守難攻;夜郎王興、興妻父翁指、興子邪務“壘”蠻王城,陳立“絕其餉道”,還“久攻不決”勝負;漢軍已達,“費不可共”(供),在這邊遠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地,最易發生;最后是“絕其水道”,才使這西連桑郎河的且同亭的“蠻王城”被攻下。
春秋齊國宰相管仲《管子·小匡》載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為“故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諸侯國”。其他地方未見蠻王城,望謨桑郎的蠻王城,應當住著中國南方的“蠻王”。
望謨縣——桑郎鎮,途徑S312省道,駕車約行駛1小時40分鐘,無門票。
桑郎鎮:在望謨縣東部,桑郎河下游。面積115平方公里。人口 8 4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95.2%。轄11村委會。1950年為桑郎鄉。1954年增置述里鄉。1958年并入麻山公社。1962年析建桑郎、述里公社。1984年復置2鄉。1992年合并置桑郎鎮。產甘蔗、紅糖。有中小學8所。鎮人民政府駐地桑郎,在復興鎮東36公里,孔明山南麓,桑郎河畔。人口 2 100,均…… 桑郎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