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黔西南州 > 貞豐縣旅游

花江鐵索橋及崖畫

[移動版] [查看地圖]
花江鐵索橋及崖畫
花江鐵索橋及崖畫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花江鐵索橋及崖畫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江鐵索橋,橫跨于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之間的北盤江花江段上,由14根粗大鐵鏈拼拉而成,上鋪木板作橋面,全長70余米,寬3米,下距正常水面約15米。古人曾以“橫空鐵索系山腰,儼似揚州廿四橋;履險如夷通利濟,征車那計浪中搖”描繪花江鐵橋雄姿,可謂惟妙惟肖。該橋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系時任貴州提督蔣宗漢募捐創建。據民國《貴州通志·輿地志》記載:“此橋清季新建,在永寧州東南四十里募役司南,為貴陽、安順逾關索嶺南行經興義出滇之道,左右皆重巖壘山獻,行者危栗。”花江鐵索橋為溝通滇黔交通之又一孔道要樞。橋歷時四載,三建兩毀,幾易其地,方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落成。14根鐵鏈,每根262環,拴在兩岸人工鑿成的石孔內,上鋪木枋數百塊作橋面。扶欄由22根鐵鏈組成,亦拴在兩岸石孔內。兩岸峭壁懸巖,江水奔騰咆哮,十分壯觀雄偉。

珠江上源之一的北盤江流經關嶺、貞豐交界處何以稱“花江”,史無記載。民間相傳,古人在今關嶺與貞豐間之河谷地帶崖壁上,以赭色涂繪大量人人馬馬,花里胡哨,故稱其江為“花江”。此說倒與廣西“花山”相類似。“花山”蓋因繪有大量崖畫而得名。廣西花山崖畫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關嶺與貞豐間之花江崖畫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花江崖畫分布于江北崖壁上,含關嶺境內的普利鄉下瓜寨“馬馬崖”崖畫和板貴鄉牛角井、后頭灣、白崖腳、大洞背后、曾家屋基等多處崖畫。其中“馬馬崖”現存8個人,4匹馬,1條狗,1只鳥及其他一些圖像。縱觀全畫,似為一幅放牧圖:年輕力壯的騎手,躍馬揚鞭,奔跑于前,其后群馬緊跟,作疾進狀。男孩追隨大人外出放牧,情態歡躍。貞豐一側,亦有崖畫。畫的是7匹馬。每匹馬背均有貨鞍,朝同一方向行進,顯系山區常見的馱馬運輸寫生圖。由此可見,其地自古乃交通要道之一。在花江之上駕設橋梁,是花江兩岸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建橋過程中,匠師們即在橋西古驛道旁天然崖壁上摩崖雕琢“普陀真境”和“蔣炳堂行樂圖”。“普陀真境”摩崖造像3尊,分別為觀音、山神和龍王。其地原建有廟,后毀,僅存摩崖造像。“蔣炳堂行樂圖”,摩崖雕琢蔣炳堂正襟危坐像,像高1.3米,寬0.93米。坐像周邊鑿龕,龕高1.48米,寬1.16米,深1.03米。龕額篆書陰刻“蔣炳堂行樂圖”6字。

蔣炳堂名宗漢,字炳堂,云南鶴慶人。同治六年(1867年)隨云南布政使岑毓英赴黔鎮壓苗民起義,任安義鎮總兵。光緒年間,升任貴州提督。在貴州,為修橋者摩崖造像,蔣炳堂可能是頭一個。

地址:貞豐縣平街鄉小花江村

平街鄉:在貞豐縣北部。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1.7萬,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18.2%。轄11村委會。原為曉炎鄉。1953年析設平街、營盤2鄉。1958年撤鄉并入牛場公社。1984年置平街鄉。產油桐籽、芭蕉、黃麻、甘蔗。古跡有花江鐵索橋。有小學12所。鄉人民政府駐地平街,在珉谷鎮北30公里,一小山平地上。人口 1 000,有漢、布依等民族。海拔 1 250 米。原名太…… 平街鄉詳細信息++


>>巖魚布依古寨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中文字幕 | 色五月综合婷婷久久狠狠 | 中文字幕婷婷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电影 | 精品人成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