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洛陽市 > 西工區旅游

邙山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邙山

自然邙山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廣義的邙山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北的廣武山,長度100多公里。狹義的邙山僅指洛陽市以北的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為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最高峰為翠云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

道教邙山

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山上建有上清觀以奉祀老子。附近還有道教寺觀呂祖庵、武則天避暑行宮、中清宮、下清宮等古建筑。唐宋時期,每逢重陽佳節,上邙山游覽者絡繹不絕。唐朝詩人張籍詩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薄摆酵硖鳌北蛔u為“洛陽八景”之一。

自古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的諺語,為我國的歷史名山之一。

邙山又名北芒,橫臥于洛陽北側,為崤山支脈。東西綿亙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白居易詩:“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其最高峰為翠云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古時樹木森列,蒼翠如云。唐代詩人張籍詩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登阜遠望,伊洛二川之勝,盡收眼底;傍晚時分,萬家燈火,如同天上繁星!摆酵硖鳌,被稱為“洛陽八大景”(龍門山色、馬寺鐘聲、天津曉月、洛鋪秋風、銅駝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之一。

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遺址,這是新石器時期黃河中游地區人類文明的一個標志。

邙山陵墓群是目前中國面積較大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朝十幾個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總數在千座以上,為東漢(公元25年-220年)至三國(公元220年-280)時期的古墓。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達官顯貴的墓冢,這,就是邙山古墓群。

邙山,又稱北邙,屬秦嶺崤山余脈中間的一段,橫亙在黃河南岸、洛陽城北的黃土丘陵地帶,高出黃河、洛河水面約150米。南北16公里,東西30公里,面積約有500平方公里,地勢開闊。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層,滲水率低、粘結性能良好、土壤緊硬密實,最適于安置墓穴。由于邙山山川絢麗,風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殯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F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歷代名人之墓,F在建有中國第一座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

東部曹魏、西晉帝陵依山為體,無封土;西部東漢、北魏陵區現存地面封土尚有300多座,呈覆斗形或圓錐形,最大者直徑在100米以上,高50余米。已發掘的墓葬中,有用大磚黃腸石壘砌而成,形制巨大;也有規模較小的土洞。出土的大量墓志,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關系等,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旅游邙山

邙山又名北芒,橫臥于洛陽北側,為崤山支脈。東西綿亙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白居易詩:“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其最高峰為翠云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古時樹木森列,蒼翠如云。唐代詩人張籍詩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登阜遠望,伊洛二川之勝,盡收眼底;傍晚時分,萬家燈火,如同天上繁星!摆酵硖鳌,被稱為“洛陽八大景”(龍門山色、馬寺鐘聲、天津曉月、洛浦秋風、銅駝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之一。


>>龍門海洋館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眠在线观看毛卡片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婷婷久久綜合九色综合 | 亚洲午夜精品高潮影院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 亚洲人成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