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陽江市 > 陽春市旅游

獨石仔洞穴遺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獨石仔洞穴遺址
獨石仔洞穴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石仔”洞穴遺址位于春城東北30公里處,坐落在陂面鎮鹿村崗西南面獨石仔石山。東有漠陽江,西有大朗、馬尾、石人諸石灰巖山峰。由于獨石仔獨自屹立于諸山的環抱中。故名為“獨石”。獨石仔洞穴,在山的東麓,是一個裂隙溶蝕形成的高15米、寬28米、深40米的山洞。洞穴兩端較高,中部稍低,面積約200平方米、洞口面向東南倚山近水;洞內通風,干亢透氣,有暗有光。

1960年,廣東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西江兩岸進行考古普查時,發現陽春獨石仔洞穴遺址,編為5號洞。1964年曾先后兩次對其進行試掘,開探方2個。1978年,廣東省博物館和湛江地區博物館聯合組成發掘隊,再次進行發掘,開探方3個。每次發掘,都發現有古人類的文化遺物。在遺物中,有器形不同的石器和骨器;有各種動物的骨化石;有人類食余所遺棄的螺蚌介殼;也有灰燼、炭屑、燒骨和燒石;同時還發現了1枚舊石器晚期的“智人”牙齒。

獨石仔洞穴的堆積層2.8米厚,全為第四紀末期的砂質粘土,有膠結堅硬與松散之別,可能與當時氣質有關。洞內的堆積自上而下分為五層。在五層堆積中,除面層為表土層和底層為生土層外,其余三層就是上、中、下的三個文化層。上文化層是灰褐色砂土呈疏松的膠結體,最厚為80厘米;中文化層是灰黑色砂粘土呈板狀膠結體,十分堅硬,厚約70至130厘米;下文化層足灰黃色砂粘土無甚膠結,厚70至130厘米。在每個文化層里都遺存著各個不同時期的文化。

獨石仔洞穴遺址,在進行四次的發掘中,共獲得遺物四百余件、動物化石千余件。

石器共243件,分打制和磨制兩種。石料有砂巖、砂石巖、泥質巖、石英砂巖、石英巖等,以砂石巖為最多。打制石器227件,其中有砍砸器42件,刮削器45件,石錘14件,石砧1件,石片29件,石核50件,半成品46件。這些打制的石器和半成品,在上文化層出土的只占四分之—,下文化層出土的占四分之三。打制方法較簡單,均用單而打擊法,多無第二次加工,器身保留部分礫石面。其中上文化層出土的少數有較好的修理,下文化層出土的粗糙、不規整。

磨制石器16件,其中有切割器7件,穿孔石器9件。下層文化層出土的占四分之一,上文化層出土的占四分之三。磨制粗糙,多為鑿打以后加磨,器形種類廣,形制不規整。

骨器6件,其中有骨鏃1件,骨錐3件,半成品2件。利用動物骨骼磨成,多出土于下文化層。人牙齒1枚,發現于下文化層。是智人的左側第一臼齒,屬于一個青年個體。

動物骨骼化石近千件,多為牙、角,還有介殼等。各文化層均有出土,其中下文化層所出最為豐富。動物種屬有:獼猴、馬蹄蝠、鼯鼠、家鼠、板齒鼠、小靈貓、金貓、長尾麝、香貓、果子貍、南方豬獾、頸鬃豪豬、中國黑熊、水獺、豹、犀、獏、野豬、水鹿、水牛等,介殼有圓田螺、大川蜷、短溝蜷、蚌等。其中犀和獏可能是絕滅的種類,余皆為現生種類。灰燼、炭屑、燒骨和燒石,在上下兩個文化層均有所發現。但獨石仔遺址目前尚未見陶器。

延伸閱讀:

·第二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銅陵橋與那烏橋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在线se国产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天堂网 | 在线日韩中文自拍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