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山大佛,位于南部縣碑院鎮,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縣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
佛高17.5米,腰寬6.13米,下擺寬5.
2米,肢掌長、寬均為1.3米。面頗豐滿,兩耳及肩,雙目微啟平視,鼻尖粗壯,鼻尾直貫額心,嘴角微微上翹,容態肅穆安祥。頭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舉與胸齊,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舉,掌心向左,拇指與中指、無名指相扣,作施“說法印”狀。身著僧衣,外為鑲花袈裟罩體,刻工精細,造像嚴謹。面南而稍向西,負巖而立,除背上部與山崖相連外,全身不與巖石相屬。下肢離崖2米,可環腿游覽。臀后石隙有水流出,腳后洼地常年積有清泉。
大佛刻造年代,已無證可考,但就其身形其衣著其風格等,應為南宋以前所為,明嘉靖八年重修。
大佛兩側有石如龍虎,右側有石刻觀音像一尊。清嘉靖初年,地方政府為抵御白蓮教起義而開鑿了一巨型石洞,主洞口距大佛右三十米。石洞長100多米,遺存有石床、石灶、糧倉、廁所等。
1985年,南部縣政府對大佛進行了培修并興建禹跡山大佛風景區,使之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碑院鎮:碑院鎮位于南部縣東部,東與楠木鎮接壤,西與永定鎮交界,南與謝河鎮相鄰,北與閬中福星鄉毗鄰,距縣城15公里,唐巴公路貫穿境內,是南部縣通往儀隴、巴中、南江、通江一市三縣的必經之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十大立佛之一禹跡山大佛位于境內。全鎮轄15個行政村,142個社,總人口1880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80人),幅員面積29.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22…… 碑院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