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浙江省龍泉市南部,與屏南、龍南、蘭巨3鄉鎮27個行政村毗連,總面積23萬畝。以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是我國十二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素有“華東古老植物搖籃”之美譽。
【機構概況】1975年由浙江省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與慶元縣百山祖省級自然保護區一并晉升為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行管理局、管理處、保護站、保護點四級管理。保護區管理局設麗水市林業局內,為正縣(處)級事業單位,龍泉和慶元分別設立管理處,為副縣(處)級社會公益類純公益-業單位。
【自然條件】鳳陽山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的閩浙丘陵區,屬洞宮山系,由武夷山脈向東伸展而成。區內地形復雜,群峰崢嶸,峽谷峻峭,溝壑交錯。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矗立在保護區核心地段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長三角第一高峰。主脈為甌江上游龍泉溪主要支流大溪和小溪的分水嶺。
保護區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由于區內相對較高的海拔與茂密的森林,加上獨特的地形和水文地理環境,小氣候特征明顯,主要特點是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溫度低、霧日多、相對濕度大。年日照1515.5小時,年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為30.2℃;最低氣溫-12.5℃。年降雨量2438.2毫米,年蒸發量1171.0毫米。區內空氣負離子濃度最高達12萬個∕立方厘米。
【生物資源】森林植被在全國植被分區中屬中亞熱帶南部亞熱帶,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覆蓋率95.0%,活立木總蓄積量145.9萬立方米,區內具有豐富的物種資源。據調查統計,有種子植物1464種;蕨類植物196種;苔蘚植物368種;真菌242種。鳳陽山共有珍稀瀕危植物81種,其中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3種,二級保護植物有白豆杉、華東黃杉、香果樹等18種。
區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擁有獸類62種、鳥類121種、兩棲類32種、爬行類49種、魚類45種、昆蟲1690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36種,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云豹、黑麂等5種;I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獼猴、黑熊、鬛羚等31種。
【建設成效】近年來,保護區認真貫徹落實“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保護區工作方針,深入開展“嚴保護優生態、重科教擴影響、抓共建惠民生、爭項目強基礎、促開發增后勁、強黨性轉作風”的工作舉措。不斷推進“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體系建設,促進保護區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科研監測體系建立健全,區校合作廣泛開展;基礎設施得到夯實;社區關系穩定和諧;旅游事業不斷發展。
保護區先后被授予“中國最佳生態環境保護十大自然保護區”、“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十大貢獻單位”、“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生態旅游區”、“全國攝影創作基地”、“浙江省生態道德教育基地”、“浙江大學教學實習基地”等。域內龍泉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和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是“浙江省最值得去的五十個景區”之一。
鳳陽山自然保護區既是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基地,也是獨具魅力的休閑養生福地和理想的旅游觀光圣地。保護區將按照“綠色崛起,科學跨越”的工作總要求,積極推進保護區規范化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