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石龍區是一座新興的資源型工業城區。1998年2月18日正式建制。總面積37.9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周邊與魯山、寶豐縣接壤。她西依伏牛,東望焦枝,北臨汝官遺址,南有石人相伴;207國道穿境而過,鐵路專用線銜焦枝四通八達,公路網擁綠蔭縱橫交織,歷史上繁華的“宛洛故道”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末義軍領袖白朗賦予了因煤而興人文景觀更多的靈性,有道是“白朗故里,煤海之鄉”。
石龍區物華天寶、礦產豐富,轄區已探明各類礦產12種,原煤儲量33億噸,含煤面積28平方公里,石灰石儲量4.5億噸,花崗巖儲量2400萬噸,玄武巖4000萬噸,黏土礦6000萬噸以上,年產優質機焦200萬噸、煤焦油10萬噸,富余煤氣2.63億立方米,優質水泥熟料400萬噸,環保型煤矸石磚2.4億塊。科學發展觀的落實,為這個因煤而立的區域經濟拓寬了發展空間,循環經濟的發展,使這個昔日的“黑三角”,變成了集能源、原材料為主體,煤炭、紡織、化工、建材多業并舉、環境優美的“金三角”。2006年,石龍區先后被授予河南省衛生先進城區、河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區。目前,石龍區正以“講正氣、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向省級林業生態區邁進。
1998年以前,平頂山市石龍區“路不平,燈不明,一條大路通全境;地變黑,天變灰,缺水少綠苦經營”。全區沒有一家規模以上企業,鄉鎮煤礦是唯一的經濟支柱,也因每出百萬噸煤死亡率達到113人,被稱為“黑三角”!
1998年以來,石龍區開始大改變。經濟結構變了,企業規模變了,安全生產變了,城區面貌變了,人民生活變了。2006年,財政收入達到1.65億元,并獲得了省級先進衛生城區、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區等稱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金三角”!
煤鄉小區轉型變大
平頂山市石龍區因煤而興,因煤而立,全區原煤儲量3.3億噸,是平頂山市三大煤田之一。1998年以前,由于鄉鎮煤礦的無續開采,無證礦、獨眼井、一證多井比比皆是,各種事故也頻頻發生。
“安全才能穩定,穩定才能發展。”1998年以來,石龍區委、區政府重拳出擊,對礦井進行了強力整頓,徹底取締了無證礦井、獨眼井和危及國有大礦安全生產的礦井,并對現有煤炭資源進行了整合,全區礦業秩序明顯好轉,還戴上了全國“安全模范區”的花環。
但是石龍區仍沒有走出“煤礦經濟”的怪圈,全區95%的財政收入來源于鄉鎮煤礦,2002年財政收入最高時僅1846萬元。
2003年,石龍區委、區政府立足實際,科學謀劃,確立了“安全、穩定、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拉長—轉移—發展”的戰略思路,率先引導部分煤礦業主從地下走到地面發展工業,并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石油大學、中科院等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互動平臺,定期邀請專家學者來石龍區“把脈號診”,構筑發展藍圖、發布高新技術信息。昌茂紡織建了起來,高星建材破土動工,鴻躍焦化、虹劍煤化點火生產,寶源、巨源、東鑫等一批近億元的外資隨之跟進,打破了石龍區長期以來地面企業舉步維艱的局面。
從2004年開始,石龍區在對傳統工業進行升級改造的同時,利用煤氣資源,變廢為寶,向“生態工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該區焦化企業以建設“焦化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園”為目標,建立起煤化深加工綜合利用工程,滅掉了“天燈”,把年產2.63億立方的廢煤氣集中處理,從中提取粗苯、硫銨等物質,并制成化肥,把提純后的煤氣用于發電、供熱和民用、企業能源使用,僅此一項每年能創造價值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