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雄安新區 > 容城縣旅游

南陽遺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南陽遺址
南陽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遺址位于容城縣城東十三公里,在南陽村南四十米,被村民稱作“城坡”,為周代時期遺存。遺址四周均有古河道,即“南河”、“后河”、“東河”、“西河子”,占地面積七萬多平方米。出土“西宮”銅壺一件、銅鼎兩件、“右征”銅壺蓋一件,“易市”陶缽、陶罐各一件以及陶鬲、陶鼎、陶豆、陶罐、陶尊、銅鏇等文物四十多件。尤其是一九八四年出土的春秋時期錢幣“尖首刀”,為此遺址的斷代提供了充分依據。

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載:“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莊公立。”《集解》引《世本》曰:“桓侯徙臨易。”宋忠曰:“今河間易縣也。”后漢時的河間(國)易縣,即今容城縣東部南陽、古賢及雄縣西部一帶。《括地志》載:“雄縣北廢易縣,是春秋魯莊公時(前六九三至前六六二年)燕桓侯徙于臨易的地方。”還說:“廢易縣,在今縣(指雄縣)北三十五里,本燕都邑也。春秋魯莊公時燕桓侯徙臨易即此。”

趙一清《水經注釋》說:“自薊徙臨易水,謂之易京,城在易城西四、五里。”其方位、距離與今南陽遺址都大體一致。關于易都的年代,《嘉靖雄乘》載:“周武-商三年,封召公于北燕,莊王三年(前六九四年)燕桓侯徙都易。”《韓非子·有度》篇載:“燕襄公以河為界,以薊(都)為國。”由此可見,燕國易都的營建年代是公元前六九四年,至燕襄公時(前六五七年),又自易都回薊城,以易為都的時間三十七年左右。據遺址出土的文物看,后來易都也并未廢棄,仍是燕國南陲一重要城邑,燕昭王時,國政劇辛在此駐防。

具體位置:南陽遺址位于容城縣城東十三公里,在南陽村南四十米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天天更新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蜜芽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五月综合国产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