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墻:
位于湖北省襄城區。原城墻初筑于漢初,屢經整修,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在元末被毀,現存城墻為明初重建。城垣周長7.6公里,城高8米,四面六門,四角都有角樓,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后改石橋)。登小北門城樓可北眺漢水南望峴山,憑吊古戰場。襄陽城位于漢水中游南岸,襄陽城約始筑于西漢高帝六年,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雄據漢水中游,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襄陽城總長為7322米,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護城河最寬處250米,襄陽城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之說。-襄陽城共有六座大城門,即大北門、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襄陽城與仲宣樓、鼓樓、襄陽護城河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中華腹地山水名城。襄陽明清古城墻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址:襄陽市襄城區馮家巷2號類型:古跡古鎮古村襄陽城墻夫人城臺西側墻體上的“彈坑”是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襄陽時,炮轟城內國民黨守軍時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現保留“彈坑”是為了讓后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1948年,劉鄧主力由大別山轉至中原,6月13日,劉鄧下達解放襄樊的命令。7月5日,中原野戰軍和桐柏、陜面軍區等部隊向襄樊靠攏,6日完成對別合圍,8日由王近山司令員下達作戰命令,通過“刀劈三關、猛虎掏心”的戰術,主攻琵琶山、真武山,占據城外制高點鐵拂寺,集中火力,攻打襄陽城內殘余。15日解放軍從襄陽城西攻入城內,活捉襄陽國民黨守將,解放襄陽。
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