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廣元市 > 利州區旅游

皇澤寺摩崖造像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皇澤寺摩崖造像
皇澤寺摩崖造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皇澤寺摩崖造像始鑿于北魏晚期,歷經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斷雕鑿,至中唐時期趨于衰落,持續時間300多年。現存造像57窟龕、大小造像1200多軀。現存重要洞窟除前述的12號、13號外,還有15號、28號、38號、45號、51號、55號、56號等洞窟。這些石刻造像對研究四川地區佛教的傳播路線、造像題材和風格、人們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1961年,國務院將皇澤寺摩崖造像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皇澤寺摩崖造像在寺院的后面,鐫造于臨江的絕壁之上,共有自南北朝至宋、明時期的造像一千多尊,主要的石刻龕窟有中心柱窟、大佛窟、五佛亭石龕、則天殿石龕等。除部分分布在寫《心經》洞區、五佛亭區外,大都集中在大佛樓區。

大佛樓又叫大佛石窟,原本無樓,是則天殿背后依山摩崖造像石窟。該樓初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后因年久失修已坍塌,F所見之樓,是1980年國家文物局撥款所建之新樓,由著名書法家李半黎先生題書“大佛樓”三字匾額于樓上,故習稱“大佛樓”了。

中心柱窟

位于則天殿之上、大佛樓左側的中心柱窟(45號窟),為皇澤寺造像年代最早的一處,也是四川地區唯中心柱窟

一的中心柱窟。

中心柱窟又名塔廟窟、支提窟,深2.76米,寬2.6米,窟約13立方米,窟室方形平面,平頂略弧,窟中央立方柱,由窟底直通窟頂,三壁各開一大龕兩小龕。

中心柱是一根完整的石柱,又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經塔,由塔基、身、頂三部分組成。第一、二層四面各鑿一龕,龕中鑿一佛二菩薩三尊像。這些佛龕造像,刻法古拙質樸,坐佛褒衣從正面敞開,下緣垂于臺座下;左右侍立菩薩,發作雙髻,長裙曳地,闊幅天衣于胸前作V形交叉于雙肩成雙角若翼。

三面石壁上三大龕內,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像均身軀頎長,菩薩則面頤豐潤,通身無瓔珞,造像堅挺有力,富于體積感。三壁上部飾千佛。中心柱窟始鑿于,但三大龕內的造像為后代改鑿。

大佛窟

中心柱窟旁,是皇澤寺最大的一龕造像,即大佛窟(28號窟),此窟最初是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楊秀)所大佛窟

開,但成于初唐。大佛窟為馬蹄形平面、穹隆頂式窟,高7米,寬6米,深3.6米,龕內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七尊像,龕后壁浮雕人形化天龍八部。

主佛為釋迦牟尼(一說是阿彌陀佛),高約6米,立于蓮臺之上,左手曲舉胸前,右手施無畏印,體態雄健魁偉,表情莊嚴肅穆?上У氖撬氖种冈凇拔母铩逼陂g被毀壞,現在看到的是重塑的。大佛背后刻有“天龍八部”,在變化多端的彩云中若隱若現,十分生動。

主佛左右侍立迦葉、阿儺二弟子。迦葉袒右肩,左手執香爐,右手握拳下垂;阿儺左手捻串珠,右手上舉,拇指中指相并。

外側觀音、大勢至二位菩薩,也都刻得眉目清秀,端莊慈祥。左右0、金剛、力士等造像,惜風雨剝蝕,已面目難辨,但所見一肢一臂,仍舊雄姿英發,形態不凡。大佛窟供養人

這座石窟內刻有一“供養人”像,在全國“佛界”中再也找不出相同的面孔。他高0.67米,身著官服,頭戴唐制雙翅官帽,雙手合掌跪于佛前虔誠禱告,在大佛足下,顯得卑微而又渺小。據張大千老先生考證認為,此“供養人”應為被廢后的唐中宗李顯,因希求復帝,以取悅母后武則天,正為其母祈禱。另一說法為章懷太子李賢。因李賢曾令范曄詮譯《后漢書》,有影射皇權旁落之嫌而得罪于武則天,被廢為庶人;后李賢奉令監造皇澤寺時,令石工將自己的像雕于大佛腳下以示懺悔請罪。

大佛窟規模宏大,布局合理,造像精美,是皇澤寺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雕刻技藝最精湛的洞窟,也是我國初唐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品。

五佛亭石龕

五佛亭是以五個石龕雕刻而得名的,其中一號石龕較大,主像釋迦牟尼體態適度,身披袈裟,衣紋纖細流暢,如輕紗透體,極富質感。左右的菩薩像,身材窈窕,面容秀麗,頭束發髻,戴著珠環寶冠,胸前掛飾瓔珞,身披紗絡,下著羅綺,顯得體態輕盈瀟灑,這是此地造像珍品中的珍品。此外還有雕刻精細的牧牛畫、舍利塔等。

寫《心經》洞造像

皇澤寺寺內的寫《心經》洞中,保存有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手書的-題刻。唐代宗初年,顏真卿為利州刺史,曾寫《心經》一卷,刻于此處,因此俗稱寫《心經》洞。

寫《心經》洞洞區有造像,分布于巨石三面,共計19龕,東面主要雕刻經幢和六道輪回的內容;西面造像常年埋于土中,2005年春在基建過程中被發現,主要內容為三世佛及釋迦、多寶佛的題材;南面12號、13號洞窟為武則天的父母武士彠、楊氏開鑿,時間為貞觀二年(628年),這個時間與武則天出生的第三種說法相符,因此,這兩個窟可能是為武則天的出生祈福所開,窟內現存有武氏夫婦禮佛圖一組,彌足珍貴。

保護范圍1:烏龍山東側崖體邊緣,至景區內第二層臺地東側邊緣,南至現狀入口大門北側,北至現北區紅軍陳列室北側。

保護范圍2:以現狀紅軍石刻標語碑林展廳為中心,南北36米,東西22米。

建設控制地帶:西側以烏龍山的南北向山脊沿線為界,經過電視塔(590.55)、武-1(549.60)、武-2(553.83)、武-3(572.03)諸基準點,東側以嘉陵江西岸為界,南側以廣旺鐵路橋延長線為界,北側以則天大道至吳家溝處的涵洞橋(北端)以北30米一線為界。

延伸閱讀: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英雄紀念碑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一区视频蜜桃 | 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久97 | 日本人成ⅴ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卡 | 午夜免费啪视频国产 |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