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 > 泰山區旅游

天外村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天外村

是西路登山之始,路口巨石-“天外村”。北為黑龍潭水庫,1942年建,蓄水36萬立方米。又北有建岱橋,1964年建。建岱橋東南側是香油灣。

天外村

天外村

關于天外村,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呂洞賓與張果老在此下棋,一賣油郎在旁觀棋,后見油挑子已腐爛,香油漂在水灣,回家后村民皆不識,只言油郎進山200多年未歸,方知誤入仙界。油郎返回后不見仙人,只見西北飛鴉峰上有一對仙人影。如今站在橋上,遠望飛鴉峰南崖,仍有仙人對拱而立,西方稍白者已被翠柏所掩。白龍池在建岱橋北,因上有百丈崖之飛流直下,恰似白龍順峽越澗直瀉入池而得名。有巨石若圭臥于池北,上刻“玄圭石”。每當山洪暴發,此石則巋然自若如巨舟行激流中;而屆雨霽天晴,此石又伏巖曬背有如巨龜出池,所以此石又名石舟,俗稱曬龜石。北邊的三元石上刻“白龍池”、“龍潭”等大字。此石與玄圭石上遍布題刻,顧炎武考得宋人題名15首,后人又考得16首,今均存。白龍池有一個神話故事。《泰山紀事》載,“傲徠峰下潭中,白龍最為靈異。古傳龍化美丈夫,為岱南田家傭,復贅為婿。善灌園,每夜澆田,蔬畦皆滿,不聞轆轤聲。鄰人異之,從園隙窺視,乃見白龍長數丈,銀鱗萬點,寒光奪目。半身入井吸水,吐盈數畦。其人驚仆,遂宣傳之。龍知事泄,乃辭去,語其室人曰:‘家在傲徠峰百丈崖下’。今日白龍池是也。”自漢唐至宋,據志書記載,不少帝王曾遣使至此祈雨。神宗皇帝宋元豐五年(1082年)封白龍為“淵濟公”,并在池畔建神龍祠。白龍池東為招軍嶺,西則飛鴉峰,前有鑼鼓灣,后為黑龍潭。夏暮秋朝,高峽深潭一澗飛瀉,散珠濺玉,云霧升騰,古人譽為“龍洞甘霖”,列為泰安八景之一。明代李養正有《白龍池》詩:“傳聞池上好,秋水白泠泠。紆曲穿山谷,縱橫照日星。雨晴龜曝背,風軟鶴梳翎。吾欲尋珠去,白龍醒未醒。”

從泰山西溪的天外村路登山。蜿蜒盤旋的游覽公路全長14.35公里,是1985年建成的,汽車行駛需要40分鐘左右。泰山西溪谷闊幽奧,峻峰簇擁,林木蔭翳,清泉奇石。因而被稱為曠區。它位于西溪谷口,這里既是山城結合部,也是環山公路與西溪游覽公路的交匯點和游客集散地。2000年開始對天外村路進行綜合治理,首先建成“天圓地方”廣場,“天圓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禪大典即是在泰山極頂設圓壇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設方壇以祭地,以示“天圓地方”。廣場占地總面積3.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廣場和圓形廣場(方形廣場邊長為36米,面積1000多平方米;圓形廣場直徑為108米,面積1萬多平方米,全部用泰山花崗石材鋪裝),在兩廣場連接通道兩側,安置12根高7.2米、直徑0.9米的龍柱,表示從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在連接通道中央安置長27米、寬3米的以唐玄宗封泰山為內容的浮雕。方形廣場四周欄板刻制歷代名人關于泰山的名言名句,并對廣場及其周圍實施綠化。在圓形廣場內建六個售票亭、配備建設門禁系統、實行刷卡檢票,有序乘車;內圈為行車道,能同時停靠12輛旅游車,每小時發送游客8000多人,可滿足旅游高峰期游客乘車需要。廣場建成后,使天外村不僅成為集交通組織、信息展示、售票檢票、游客購物和景觀效果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示范景區,而且與周圍道路相連,成為景區與城市交匯的重要交通樞紐。

用時參考

2-3小時

交通

乘坐19路、k37路、k39路內環、k39路外環、k3路、k49路在天外村站下車可到泰山天外村入口

門票

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位置

山東泰安市泰山區環山公路



>>本溪天龍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 亚州成a人在线观看日本 |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试看 | 中文字字幕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