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隱堂位于鴻山東麓鐵山嶺下。相傳為東漢高士梁鴻故宅。東漢永和元年(136年)將宅改為祠。唐貞觀十三年(639年),鴻隱堂原二進改為三進。正堂為遁棲堂。堂內供奉梁鴻孟光神位。后堂梁鴻讀書處壁上寫有梁鴻題寫的《五噫歌》。唐永徽元年(650年),為紀念梁鴻生前功績,將古皇山改名為鴻山。宋、明、清朝屢有修建,屢有所毀。
鴻隱堂周圍遺跡甚多。有鴻泉井、讀書處、滌硯池、洗心軒、試劍石、望天臺、梁鴻墓等。明末東林黨人遭閹黨迫害,曾避難于此講學。現錄明文征明《九月登皇山》詩,詩曰:“秋滿皇山菊正開,攜壺摯伴踏青苔。梁鴻宅里尋高跡,太伯陵間觀德碑。我興未隨詩意盡,客懷端為夕陽催。酡顏得似茱萸好,坐石還須看幾回。”
1989年、鴻隱堂大修,歷時二年,耗資三十余萬元。現為殿堂二進,山門一座,兩面側廂,并立碑記之。大殿上由泥塑大師柳家奎重塑了梁鴻孟光夫妻雙像。復制了明代文征明題寫的“鴻隱堂”匾額,以及宋代歐陽修撰寫的抱柱聯:“隱德著勾吳,千古溪山成勝地;名賢遺大漢,一室琴書樂勝天。”為頌揚高士隱跡,把鐵山寺復原為鴻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