嶂山閘位于湖濱新區北端與新沂市交界處,緊鄰駱馬湖,1959年10月開工建設,1961年4月建成,是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駱馬湖的主要排洪出口。嶂山閘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弧形斜支臂鋼閘門,液壓啟閉機(原為卷揚啟閉機),共36孔,沒孔凈寬10m,閘身總寬428.97m,閘孔凈高7.5m,閘地板高程15.5m,閘門頂高程23.0m。嶂山閘為大型水閘,千年一遇設計:泄洪流量8000m3/s;萬年一遇校核:泄洪流量10000m3/s。上游歷史最高水位25.25m,最大泄量5760m3/s(1974年8月16日)。嶂山閘是沂沭洪水東調南下入海的主要控制口門,可調節駱馬湖洪水下泄流量,錯開沂河、沭河洪水入新沂河洪峰。駱馬湖汛限水位22.5m,汛末蓄水位23m,設計洪水位25m,相應庫容15億m3,校核洪水位26m,相應庫容19億m3。嶂山閘非汛期關閘蓄水近10億m3,供駱馬湖周邊及徐州、宿遷、連云港三市農田灌溉和工業及城鄉生活用水;保護新沂河灘地30萬畝三麥不受桃汛威脅。嶂山閘建于大躍進年代,工程質量先天不足,歷經了1965、1969、1971、1979和1991年等幾次大的維修加固。2003年,嶂山閘安全鑒定為三類閘,2004年,水利部批復除險加固,總投資11305萬元。加固工程主要內容:地板及閘墩接長;上游翼墻、岸墻加固;管理設施改造等。加固工程于2006年11月開工,2010年5月竣工驗收。嶂山閘通過加固,進一步提升了駱馬湖防洪保障水平,對保護駱馬湖乃至整個沂沭泗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