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人橋碑刻于中華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石碑位于洮南市洮府鄉橋南村東牤頭屯西南280米,蛟流河南岸。南距洮南市區約10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21′20.2″,東經122°45′11.8″,高程153.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碑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組成,通高226厘米。碑額與碑身連為一體,碑額呈圭形。高54厘米,寬69、5厘米,厚19厘米。額正浮雕丹鳳壽文圖案。額中間陰刻楷書“萬世流芳”四字。額背陰刻嘉禾圖案。下陰刻楷書“永垂不朽”四字。碑身呈長方體。高125厘米,寬65厘米,厚19厘米。碑正面從上至下,從右至左并排14行豎行400字楷書陰刻。首起一行為“張善人橋碑記”,字體3厘米見方。碑背面仍由正楷陰刻從上至下,從右至左,共62字。字體6厘米見方。碑座呈覆蓬型,長89厘米,高47厘米,寬52厘米。雕有對稱式蓮花圖案。凹處刻有云紋圖案。石碑石質為青石,整個石碑造型古樸,同善人那樸素,善愛文德行有著同樣的風格。是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東與向陽鄉為鄰,西與大通鄉毗連,南與黑水鎮接壤,北與福順鎮交界。東南部的東郊、南郊、永勝、福勝、曾勝及西部的萬福六村。碑刻東側為耕地,西側為林地。位于倆牤頭屯中間,有一條東西村路南側20米處。
此碑保存狀況較好。整碑刻沒有收到損壞,但周圍保護面積被變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