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記》遺跡
《永州八記》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貶謫永州期間寫下的8篇山水游記。8篇游記寄情永州山水,文簡意賅,畫面奇麗,各自貫通,膾炙人口。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傳誦。《永州八記》中所寫的自然景物,雖年代久遠,歷經滄桑,但多數遺跡猶存。
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的景物,位于瀟水西岸,即今芝山區河西娘子嶺一帶長亙數里的起伏山丘。文中“窮山之高而上”的山,指今市水廠所在的山頭。
鈷鉧潭《鈷鉧潭記》中的景物,指瀟水支流愚溪的一段河面,位于芝山區河西柳子廟右側。古稱熨斗為鈷鉧。由于此段河面形似鈷鉧,故名。前人在岸石上刻有“鈷鉧潭”三字。潭北面山腳下,有泉經冬不涸,春夏水盛之際,一泓清流直墜潭中。此即柳文指的“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潈然”。
西小丘《鈷鉧潭西小丘記》中的景物,位于柳子廟至永州市人民醫院的公路下側,在鈷鉧潭西面。沿溪一帶尚有竹叢,搖曳水涯。竹叢之下,許多石頭呈齒狀相互推擠,倒懸水中,當是柳文中所指的“若牛馬之飲于溪”。
小石潭《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的景物,位于西小丘西面,相距不到100米。按柳文所指,從西小丘西行一百二十步,即可找到此地。這一段河床都是天然的石板結構,愚溪水涸之時,河水在左右彎曲、參差不齊、凹凸不平的石上流動,可以見到柳文所指的“全石以為底”、“斗折蛇行”的現象。
袁家渴《袁家渴記》中的景物,位于芝山城南。出芝山城南約五里到達南津渡。南津渡對面有沙灣村,村前“澄潭淺渚”,水闊洲重,以關刀洲為最。洲旁有奇形怪狀的石島,水與石遇,欲順反逆,形成瀟水折流的灣面。柳文所指袁家渴即此。村內袁姓人家早已無跡,袁家渴也因修建南津渡電站而淹沒。
石渠《石渠記》中的景物,位于今永州市芝山城南。從袁家渴沿瀟水而上,約半華里有一小溪,即石渠。柳文所寫“折而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墜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鯈魚”的景物,至今依稀可見。
石澗《石澗記》中的景物,位于芝山城南的相家村。從石渠沿瀟水而下,翻過一座小山,就到了相家村。村北有一小溪,即石澗。溪上有一拱橋,還筑有一壩。自壩至石拱橋一段,溪底均系天然石板。“亙石為底,達于兩涯,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的景況仍如當年。
小石城山《小石城山記》中的景物,位于芝山區朝陽辦事處北面,為該辦事處黃茅嶺西北盡頭的一個山巒。這里西面是懸崖絕壁。山上青石磊磊,有的橫在山路邊上,有的像屋上的正梁,有的沿山環繞,如城上的短墻。行人到此,有如置身石城之中,柳子因而將這里命名為小石城山。站在小石城山上舉目眺望,浩浩蕩蕩的瀟湘二水匯于蘋洲,此即柳文所寫的“土斷而川分”。山中“有積石橫當其垠”的積石尚在,積石下的井水清涼可飲。堡塢石雖早已被毀,但“堡塢”的自然石腳痕跡猶在。
洛陽鎮:洛陽鎮地處乳源瑤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鄰東坪鎮,南連大布、清遠市英德(縣級市)波羅鎮,西接清遠市陽山縣江英鎮、稱架瑤族鄉,北靠廣東省乳陽林業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高寒山區鎮。 2005年5月與古母水鎮合并,土地總面積325平方公里;林地面積43.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7%以上;耕地面積14468畝,其中水田8662畝。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 91個村民小…… 洛陽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