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江門市新會區原勞動大學建立起來的,1997年經原林業部批準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廣東省著名風景名勝區,經營面積3550公頃。圭峰山瀕臨南海,毗鄰港澳,它坐擁青山翠嶺,旅游資源豐厚奇趣,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于一體,融高山湖泊森林于一身,旅游環境得天獨厚。
圭峰山山勢雄偉,秀峰挺拔,因形似圭璧而得名,方圓55.1平方公里,峰巒疊起,錯落起伏,相對高度在300--400米之間,主峰云峰,海拔545米,在江門近郊傲視群峰。近年,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致力開發森林生態旅游,開辟多條生態旅游線路,在圭峰山玉臺坑,空氣負離子的含量每立方厘米達4萬多個,空氣清新,是人們愉悅身心,休閑健身的好地方。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配套設施完善,現有圭峰山景區、玉臺寺景區、玉湖景區、體育運動公園休閑等風格各異的景區,圭峰疊翠、玉臺古剎、楓林秋色、玉湖觀魚、玉湖夜色、鎮山寶塔、-總理視察新會紀念館、葵樹博覽園等自然、人文景觀美不勝收,是人們休閑健身、娛樂觀光的好地方,一直以來,國家很多領導人視察過圭峰山,在2002年以來,公園還接待了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圭峰新會秀,綠化呈奇觀”這是原國家代主席視察圭峰山建設時有感而發的絕句題詩,道出了圭峰山青水秀的風采與魅力。(陳維偉)信息來源:廣東省國有林場服務總站光緒十年(1884年),知縣彭君谷重修,有大雄寶殿、漢白玉石,七級浮屠塔、藏經書的圭峰閣、千手堂、玉虛閣、文昌宮、真人庵、玉虛宮、天帝廟、諸天廟、水月宮、石筍廟、瓊華洞、漱玉池、觀山亭等建筑,是廣東著名叢林之一。每年八月二十四日,鄰縣僧尼都來這里受戒。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四月,會城淪陷,日軍將寺拆毀。抗戰勝利後,一些熱心人士在玉臺寺廢墟上蓋搭簡陋的屋舍,後又荒廢。
玉臺寺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北郊圭峰山南半山腰,縣志載:“圭峰山頂挺拔玉立,其頂四方,故稱玉臺。”明萬歷《新會縣志》載:“玉臺寺,在圭峰,唐建和間宋宗遂建,元末廢。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重建。”明末毀於寇。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老僧棲林結茅數載,種松千株。康熙八年(1669年)律僧弘峰自鼎湖來此,復造禪院。
鎮山寶塔 位于新會市圭峰山玉臺寺山門前。該塔為幢式塔,平面為八角形,高3.07米,以灰色砂巖分段疊砌而成。圓形基座上、下隱刻仰覆蓮。首層設眼光門,內置一尊身披架裟,盤坐施禮的坐佛,雕工精細。上層塔身刻阿彌陀佛,中層刻鎮山寶塔等字,塔身上部可見三重寶蓋,塔頂為盆形仰蓮瓣承托寶珠。
白玉塔 位于新會市會城鎮圭峰山,通身為白云石造,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石塔東南向,為六角七級仿樓閣式,高6.1米,基圍周長4.6米,基座用須彌座式,上施仰蓮,下置覆蓮,六面分雕雙龍戲珠、雙鳳朝陽、熊羆弄火、獅子滾球、麒麟和白象等圖案,刻工精細。塔身逐層遞減,空心。每面均設海棠瓣形券門,層層出檐,每層檐下皆有雙層仰蓮襯托,瓦當刻海棠紋,滴水刻蓮花紋,檐角翹起外伸,雕刻精細線條流暢。塔剎由七級相輪和寶瓶組成。塔石清亮,工藝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