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分宜中心縣委舊址位于田心村江北組,原為謝家祠,建于清末民初。坐南向北,磚木結構,面積約181平方米。
1931年5月,中共蘇區中央局為適應新的斗爭形勢,粉碎反革命“圍剿”,決定撤銷中共贛西南特區委,成立贛東、贛南、永(新)吉(安)泰(和)三個特委,直屬中共蘇區中央局指揮;在贛江以西地區成立湘贛省委。8月1日成立中共湘贛臨時省委,將北路分委改為北路特委。屬贛西南特區委所轄的分宜劃歸新成立的中共湘贛省委北路特委所轄。
由于蔣介石的第三次“圍剿”又失敗后,調整進攻策略,增加兵力(為第三次“圍剿”的2.1倍),達到63萬,集中進攻湘贛蘇區,以解除“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核心區域的側翼威脅,使湘贛蘇區北面北路特委首當其沖。在蘇區被割裂、蘇區面積縮小、北路特委也被切割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分宜,一部分在安福)、且上下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于1932年2月,中共湘贛省委決定撤銷北路特委,成立中共分宜中心縣委,下轄宜春、分宜、吉安、安福、峽江、新余。3月26日在松山村召開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共分宜中心縣委,機關先后分別駐松山村、田心江背三才公祠、油田。
中共分宜中心縣委隸屬中共湘贛省委,下屬分宜、安福、吉安、吉水、峽江、新余等一縣六區。中心縣委下設政治保衛部、湘贛軍區三分區司令部、兵工廠、北路醫院以及肅反委員會。中心縣委主要從事三項主要活動,一是武裝和發動群眾參加大規模的革命戰爭,二是開展-和白區工作,積極擴大蘇區范圍,三是自力更生,增產節約,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
1933年4月,中心縣委書記何健略、湘贛軍區三分區政委徐劍、軍事部長張永武等人被敵人的瘋狂進攻所嚇倒,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而叛變投敵,5月被開除黨籍。史稱“北路事件”。這也告訴人們,革命道路是艱辛殘酷的,革命意志不堅定者是經不起殘酷考驗的。
1933年6月,中共湘贛省委書記王首道,受王明“左”傾思想的打擊排斥,被撤銷湘贛省委書記職務,派遣到到分宜中心縣委工作。王首道同志的到來,對于處理“北路事件”帶來的后遺癥,穩定軍心民心做了大量的工作。王首道同志在田心工作5個月后,在時任中共湘贛省委書記任弼時的關懷下調往中央蘇區瑞金,回到毛主席身邊工作。
直到1934年4月,因工作的需要,中心縣委從田心江背遷至吉安油田,又從1934年10集結于都,于10月16日跟隨大部隊渡過于都河開始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