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路特派員、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舊址位于吳川市梅菉街道營盤街28號,東經110°46′11″,北緯21°26′43″。
1925年5月,廣東省農民協會成立。為加強對全省農民運動的領導,省農協執委會于1926年1月決定在陸豐、惠州、北江、南路、西江、瓊崖,分別設立辦事處及其由三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統一領導所轄地區的農民運動。其中,南路辦事處特別委員會由黃學增、韓盈、蘇其禮三人組成,統轄吳川、廉江、海康、遂溪、徐聞、茂名、電白、信宜、化縣、陽江、陽春、欽縣、防城、合浦、靈山等南路15縣,辦事處設于梅菉。同年2月中旬,中共黨員黃學增以中共廣東南路特派員的秘密身份及農運特派員的公開身份抵達梅菉,籌建辦事處。1926年3月7日,黃學增在梅菉營盤街28號成立了以他為主任、韓盈為書記(文書)、蘇其禮為委員的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與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南路特別委員會合址辦公。南路辦事處直接受廣東省農民協會領導,有權召集農民代表大會,組建各級農民協會,組建農民自衛軍,維護農民利益,指導農民運動等。黃學增抵達梅菉后,即布置各縣的共產黨員和農運特派員加緊調查和收集各縣的有關情況,并親自到一些重點區鄉去作調查研究,撰寫《廣東南路各縣農民政治經濟概況》,指導南路各縣農民運動。辦事處剛成立不久的3月15日,吳川縣第五區(振文)爆發的反“三捐”斗爭,辦事處和黃學增支持農民斗爭并取得勝利。3月26日,南路辦事處致電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廣東省各機關,列舉南路各屬財政處舉辦煤油專賣稅、增抽糖捐等給當地人民帶來的種種痛苦,請求政府予以取消。4月,黃學增效仿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辦法和經驗,分別在梅菉廣府會館和海康縣城三圣宮,分別舉辦梅菉市宣傳學校、雷州宣傳講習所、雷州工農補習班,培訓學員100多人,加強各縣工農運動骨干力量。5月5日,黃學增在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上作《南路辦事處會務報告》,代表南路農民取消煤油專賣、田主苛例、0-、糖類捐和減免農民錢糧等10項要求,得到大會得支持。8月,由于形勢發展需要,南路辦事處和南路特委機關一起遷往高州。南路辦事處是南路農民運動的領導中心,南路辦事處在黃學增的領導下,積極貫徹落實國共兩黨關于大力開展農民運動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全區掀起了農民運動高潮,至1926年底,南路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12萬人之眾,成為廣東南路地區國民革命運動的主力軍。
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舊址始建于清末,為兩進院落式,磚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487.2平方米,門前廣場約200平方米,總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1983年10月被吳川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吳川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4月由吳川市人民政府設立“中共南路特派員、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舊址”革命史跡紀念標志;2008年11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相關單位籌集資金對辦事處舊址進行修繕,恢復南路辦事處原貌。2022年3月被中共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湛江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