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山,位于浙江省云和縣城東南3公里睦田村。形勢獅蹲,故名。獅山景色秀麗,環境幽雅,為云和縣八景之冠。原有培峰亭、文明閣、普仁寺等古跡。現存獅乳泉、獨峰廟及宋代摩崖“噴雪”、清代“望翠峰”碑。
自唐代以來,云和獅山以其毓秀列為“云和八景”之首。山上古木參天,藤蘿倒掛,怪石羅列,飛泉相激。遠望儼如獅子蹲伏,山因形而得名。五代后周顯德五年(公元985),山上就建成普寧寺,從此它在傳播佛教文化的同時,也發展了傳統文化。歷代騷人墨客如蘇軾、劉基、章溢、魏蘭等人游跡題詠,更為名山增色。
抗日戰爭時期,云和縣簡易師范就設在山上,共產黨又培養了一批愛國人才,他們參加了新四軍,從此走向抗日戰爭最前線。
然歲月滄桑,年久失修,云和獅山這一名山一度冷落了。政通人和九州樂,白廢俱興若水歡,今天的云和獅山,又將迎來嶄新的未來!
云和,歷來就有“神龜距水口,獅象守大門;龍鳳舞中央,鯉魚跳龍門。”之說.。獅山在城東三里,危崖突起,儼如猛獅,古樹郁郁蔥蔥,迎風搖曳,無異獅毛抖動,威武非凡!名勝景點甚多:有色白如乳,清沁心脾的“獅乳泉”;有縱目千里,美不勝收的“望翠峰”;有曲徑通幽,可凌虛長嘯的“步云梯”等等。自然景觀天造地設,人文景觀尤其豐富:宋蘇軾為名泉書題“噴雪”二字,白澤巖有明劉基五古一首摩崖石刻,他還晚同方舟上人登獅巖留詩。歷代名人雅士題詠甚多。原有建筑群如文明閣、普仁寺、胡公展、觀音堂、桂子池、培峰亭等等,雖歷遭破壞,目前已次第恢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