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早期建筑群位于今湘潭縣楊嘉橋鎮王家山社區。根據毛主席“想在家鄉辦一所大學”的心愿,1958年6月湘潭大學在這里創建。現存有學校辦學早期的辦公樓、電廠、大禮堂、教室、職工宿舍等建筑。其中,辦公樓為原湘江煤礦辦公樓,建成于1935年,幾經風雨仍然矗立,目前為王家山社區服務中心。該建筑分上下兩層,左右對稱,外形古樸大氣,富有審美意韻。
建校初期,我校充分利用原湘江煤礦的房屋、設備開展教學,依靠艱苦創業、勞動建校,努力改善學校環境和辦學條件。當時設有機械、鋼鐵、農業、林業、畜牧、教育、財貿7個系,共700多名學生。毛主席啟蒙老師毛禹居、文化名人黎錦明等賢達在此教學、生活,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對學校發展意義深遠的事情——毛主席為學校親筆題寫校名并親切囑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這激勵了一代代湘大人砥礪前行。
1958年6月,毛禹居受聘為學校的教師,并于8月上旬赴北京向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匯報湘潭大學籌辦情況。毛澤東詳細詢問了學校的校址、學生、教師、經費等有關情況,再三叮囑“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9月10日,毛澤東在菊香書屋凝神題寫了湘潭大學校名。校名共寫了兩幅,其中一幅在右角上打了一個圈。打圈的這幅,是毛澤東認為寫得滿意的一幅,字跡遒勁、渾樸。
9月中旬,毛禹居帶著毛澤東親筆題寫的“湘潭大學”校名回到了湘潭。這個喜訊傳到楊嘉橋,給剛建校的湘潭大學師生極大的鼓舞。大家舉著紅旗,敲鑼打鼓,把毛禹居迎到了學校。學校隨即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全體師生在毛主席像前莊嚴宣誓:“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
為紀念毛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的日子,學校決定將9月10日定為校慶日。無巧不成書,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9月10日確定為教師節。
歷史在這里駐足,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芒。“湘潭大學早期建筑群”的存在與延續,見證了湖湘文化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培養和以教興湘的優良傳統,以及湘大人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優良品格,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和審美價值。
楊嘉橋鎮:楊嘉橋鎮是湘潭縣15個建制鎮之一,1995年由原河口區的楊嘉橋鎮、峽山口鄉和原石潭區的雁坪鄉、荊州鄉合并而成,是湘潭縣唯一跨區撤并的鄉鎮。楊嘉橋鎮位于湘潭縣西部,漣水河畔,距市、縣城較近,交通十分便利。全鎮轄楊嘉橋、峽山口、荊州、雁坪4個管區,41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573個村民小組,11個居民小組。2006年年底人口60929人,16103戶。 楊…… 楊嘉橋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