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桂林市 > 靈川縣旅游

大圩古鎮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大圩古鎮
大圩古鎮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大圩古鎮在桂林漓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載,古鎮始建于北宋初年,中興于明清,鼎盛于民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遠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為廣西四大圩鎮(賓陽的蘆圩、蒼梧的戎圩、貴縣的橋圩)之最。

大圩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024'30''--110025'30'',北緯25010'50''--25011'05''。行政區劃面積193.78平方公里,總人口5.16萬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1.5萬人,耕地35.2公頃。下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61個自然村。大圩古鎮是水路交通樞紐,更是著名的集市貿易集散地,東有潮田新河,與福利的馬河相接;西連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貫串著桂林、興安、陽朔、平樂、梧州,可上達湖南,直下廣州。

大圩古鎮曾名長安市、蘆田市,通稱大圩。漢代已形成小居民點,北宋時已是商業繁華集鎮,明為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其商業初興于宋,曾設稅官;中興于明,清光緒三十一年《臨桂縣志》稱“水陸碼頭”,抗日時期有“小桂林”之稱,趕圩人數高達1萬余人,泊船多達二、三百艘,地方商業文化積淀深厚,特色鮮明。古鎮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漓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鎮現在還保留著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發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

大圩古鎮-歷史

大圩古鎮是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古鎮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漓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鎮現在還保留著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發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閑著無事的老人們或是在街邊看些發黃的書,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靜地生活著,守望著這最后的古老。

明清時,大圩已是南北商賈云集之地,各種商行應有盡有,明初解縉詩曰“大圩江上蘆田市,百尺清潭萬竹圍,柳店積薪晨昏后,壯人荷葉裹鹽歸”。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會館,有名的廣東、湖南、江西會館及清真寺等。到民國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條大街,即:老圩街、地靈街、隆安街、興隆街、塘坊街、鼓樓街、泗瀛街、建設街。沿江亦形成十多個靠碼,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順流下廣”之說。鋪面商號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稱。體現出當時大圩的繁榮狀況。

沿江約2華里的老街多用青石板鋪設路面,基本保持當年的格局和風貌,風格別具。有二進、三進的深宅大院。長約1公里的青石板街、河卵石拼花的道路依舊古香古色,石板路旁的房子多為青磚、青瓦的兩層明清建筑,歷史滄桑隨處可見。街區之間的隔火墻,沿街騎樓,可拆卸的木結構鋪面等,使沿街的古風依舊。

鎮內還有許多名人的活動遺跡,當年孫中山北伐時,到桂林設立大本營就是在大圩塘坊碼頭(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邊扎臺發表演說。靈川最早的0組織--0桂林東鄉區委員會和0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毛洲磨盤山下還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將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墓地。

大圩古鎮-特色

大圩鎮中的民居建筑南低北高,臨江依山而建,多為三進、四進式建筑,外通碼頭、巷道,內通商業古街。每棟房子設計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門前、天井、正房、廂房、后院組成。靠街的一般作鋪面從事商業,有樓梯可上二層。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寬敞,供著神像及0牌位,是主人活動、會客的地方;兩邊是用來居住的廂房。正房、廂房的門窗上都雕有花紋;正房后有門可到后院,后院臨江并建廚房和廁所,有石階可到江邊取水、洗衣。

石板路旁的房子多為青磚、青瓦的兩層明清建筑,歷史滄桑隨處可見。每棟房子設計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門前、天井、正房、廂房、后院組成。靠街的一般作鋪面從事商業,有樓梯可上二層。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寬敞,供著神像及0牌位,是主人活動、會客的地方;兩邊是用來居住的廂房。正房、廂房的門窗上都雕有花紋;正房后有門可到后院,后院臨江并建廚房和廁所,有石階可到江邊取水、洗衣。到大圩,萬壽橋是必去的地方。萬壽橋詩建于明代,是一座石塊砌起的石拱橋,橋面的石頭已被磨得溜光發亮,間雜些許小草,古樸自然。橋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賞漓江及對岸螺螄山的極佳位置。

大圩古鎮-景觀

萬壽橋,是大圩古鎮的著名景點,萬壽橋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是一座石塊砌起的石拱橋,位于馬河與漓江匯合處,橋體穩健古樸,1986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面的石頭已被磨得溜光發亮,間雜些許小草,古樸自然。橋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賞漓江及對岸螺螄山的極佳位置。

另外還有高祖廟、清真寺、祠堂、廖宅(東方街47號)、黃宅(民主街28號)、李宅(民主街37號)等各具特色。大圩四周有社公山、景山、磨盤山。鎮西毛洲,四面環水。大圩還有盛產柑橘橙袖的大果園,風景優美,田園如畫。

2001年建設桂林至磨盤山碼頭旅游公路時,在大圩鎮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古墓群,7座古墓排列成天上的北斗七星狀,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與星星的亮度有關聯,這在國內還是首次發現。古墓群位于大圩鎮馬山東麓(俗稱七星坡)。當地老百姓流傳,此墓群是靖江王的宗室--附近村屯中朱姓人的先祖墳墓。雖然古墓與七星的關系至今還是一個謎,但從古墓0土陶盒、陶罐、青銅劍、鐵斧和石璧等隨葬品看,關于此墓群是靖江王宗室之墓一說系謬傳,它與1974年發掘的平樂銀山嶺戰國至西漢墓有相似之處,應屬同一時期的墓葬,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大圩古鎮-風俗

大圩古鎮的風味小吃及傳統的文化、娛樂、和民間習俗,也使游人留連忘返。端午節,大圩的龍舟賽是傳統的項目,桂劇、彩調、龍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們喜愛的傳統曲目。

大圩鎮飲食文化依托靈川美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以正宗的狗肉系列和大圩漓江清水魚為主,眾多美食之中,尤以正宗靈川狗肉為最。特別是1991年榮獲中國首屆民文化博覽會“最佳飲食文化獎”后,更是名揚天下,蜚聲中外。形成了南狗(靈川狗肉)北鴨(北京烤鴨)的中國飲食文化大觀。

大圩古鎮的釀酒從明代開始就很出名、至今為止很多桂林市民仍然對當地的土米酒贊不絕口。酒的度數從28度到55度不等,口感純正、醉也不上頭是大圩古鎮土米酒的特征。酒糟還會用來喂豬,基本沒有什么浪費的現象。

地址:

桂林市靈川縣臨江路250號漓江景區

電話:

0773-2880180

官網:http://www.liriver.com.cn/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

免費開放。

旅游時節

4-10月

1、乘車:在桂林汽車站乘至冠巖的專線車到大圩古鎮,距桂林15km,車程40分鐘,車費12元/人。桂林最早發車7:30,從冠巖返回最晚為18:30(每20分鐘一班);

2、自駕線路:十字街——七星路——七星店路——鐵山路——桂磨大道——終點

大圩鎮:大圩鎮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東南18公里處,距靈川縣城30公里,地處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東沿江而建,古風濃郁。大圩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0 24’30’’--1100 25’30’’,北緯250 10’50’’--250 11’05’’。行政區劃面積193.78平方公里,總人口5.16萬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1.5萬人,耕地35.2公頃。下轄17個村委會…… 大圩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鴛鴦石公園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丨 |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一级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每日更新 | 日本乱子伦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