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東書院舊址位于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東大街48號,年代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津東書院位于天津市津南區的葛沽古鎮,是天津市八大書院之一。據歷史記載,早年的葛沽從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開始屯田,經多年的經營,逐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又因臨近海口,航船停泊,成為水陸碼頭和經濟繁榮富庶的當地一大巨鎮。清光緒三年(1877),葛沽鎮諸賢蘇善恒、趙任弼、郭延沛等人發起在文昌閣內籌建津東書院,得到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直隸總督李鴻章的支持,不僅批準立案,還親自為書院寫了匾額。書院占用了文昌閣、藥王廟、佛爺廟三個廟宇,面積共約1500平方米。招收生童約七八十人,多是富家子弟。教師由有功名的人擔任,約十幾人,經費由本鎮公議斛局收款項下動支,每月撥紋銀700兩。
1911年辛亥革命后,書院由天津縣接管,改名為葛沽鎮官立二等學堂。1927年改稱天津縣葛沽鎮官立小學校。直至1948年12月,葛沽鎮解放,已被改為的“私立津東中學”被人民政府接收,改名“天津縣縣立葛沽中學校”;1979年秋改稱“天津市葛沽第一中學”。2000年8月,與原葛沽二中合并,遷往新校址。
如今的葛沽天后宮在復建前是葛沽第一小學,也就是津東書院的舊址。天后宮內現存記載津東書院歷史的石碑。石碑為長方形,長166厘米,寬63厘米,厚18厘米。
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葛沽鎮: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是歷史上華北“八大古鎮”之一,它地處海河尾,海河在這里畫了一道美麗的弧線向東而去。昔日的葛沽是水鄉,放眼望去,盡皆為水。環顧四周,湖、港、坑、塘星羅棋布;河、溝、渠、池縱橫交織。這些如同剪刀把古鎮剪出若干島區,由九座橋溝通聯系。岸邊夾栽桃柳,十里桃花,鳥兒啾啾。船兒蕩漾,橋在樹林間忽隱忽現,宛若“江南水鄉”。早在宋朝葛沽鎮就得到開發,元朝開…… 葛沽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