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菜市場舊址位于岱山縣東沙鎮東沙社區沿河路17號。古代位于岱山北部的岱衢洋大黃魚資源豐富,江、浙、閩等地漁民紛紛來此捕撈大黃魚,東沙角漁船云集形成漁港。隨著漁業的興起,召來四方居民和百作工匠,致人口增加,各地居民自發聚集在街道兩側擺設攤位,形成最早的自由集市,名為“橫街頭”。民國二十一年(1932),東沙橫街頭集市街區毀于火災,其后不久即恢復,并逐漸搭起草蓬戲館,置長竹椅二百余條,白天表演雜耍,晚上演出越劇、京劇等戲曲;對面設,-場,名曰“大利公司”。抗戰后草蓬戲館塌毀。1953年,政府在草蓬戲館廢墟上建東沙菜市場至今。
現菜場整體建筑長24.90米,寬23.20米,占地面積為578平方米,為一層廊式建筑,圍成一個方形格局,坐南朝北。北面左右分別開一道廊門,南設一出口;中央天井中架有兩棚,人字梁,廡殿頂,蓋小青瓦。
東沙菜市場舊址的結構以及建筑風格遺留著民國期間建筑特征,保存較為完整。在目前岱山本島及舟山群島范圍內,已找不出相同功能的類似建筑,因此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11年2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沙社區:東沙社區位于岱山島西北端,2005年6月行政區域調整后由東沙社區和念母村撤并而成,總面積4平方公里,總人口5044人,2586戶。其中60周歲以上1836人,占總人口比例36.4%,社區設黨總支委員會1個,黨支部5個,黨小組24個,黨員228人。社區以工業為主導產業,各類家庭工業加工點和小作坊、玩具、包裝等規模以下企業發展迅猛,產值連年遞增,轄區內的對蝦養殖…… 東沙社區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