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龍紅軍兵站舊址伊氏宗祠位于寧化縣河龍鄉河龍村上伊自然村(鄉集鎮所在地)。
1933年7月,紅軍東方軍取得泉上土堡戰斗勝利,解放了寧化東北片。為加強黨對新區的統一領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于是月22日決定增設彭湃縣(今寧化縣安遠鄉),是年8月設立河龍區(今寧化縣河龍鄉),隸屬彭湃縣。
河龍位于寧化與彭湃之間,南距寧化縣城30公里,北距彭湃縣城15公里,西南距江西石城縣城約60公里(經巖嶺),是閩西通往閩北的必經之地。國民黨軍隊進犯中央蘇區,地處中央蘇區東北戰略前沿區的建寧、泰寧是其必犯之地。中央主力紅軍從中央蘇區戰略中心區(瑞金、長汀)、縱深區(寧化、石城)駐地前往建、泰作戰,作戰后撤回休整,必經河龍。中革軍委為確保這一交通線安全暢通,于1932年12月在河龍伊氏宗祠設立紅軍兵站,主要負責過往紅軍參戰部隊的糧食供應、宿營安排、收容掉隊的紅軍戰士。
在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戰爭期間,許多支中央主力紅軍部隊在河龍紅軍兵站補充給養、途中宿營,為參戰紅軍部隊提供了有力后勤保障。1934年10月上旬,紅軍河龍兵站部紅軍隨駐寧化中央主力紅軍從鳳凰山(今寧化縣淮土鄉鳳山村)出發向江西于都方向集結,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河龍紅軍兵站舊址原系河龍村上伊自然村伊氏宗祠,坐東朝西,占地面積380平方米,清年間所建客家古建筑。為一進式磚木混合結構,整體建筑保存一般。
信息來源:三明市委黨史研究室
河龍村:河龍村系三明市新農村建設整治村,位于寧化縣北部,系河龍鄉集鎮所在地;距寧化城關27公里,與本縣安遠鄉、中沙鄉、水茜鄉、以及江西石城巖嶺鄉相毗鄰。全村磚木結構房屋95%,全村面積 平方公里,現全村 戶, 人,轄 自然村, 個村民小組,耕地 畝,地理環境較好。河龍村物產豐富、經濟發達,2012年人均純收入 元…… 河龍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