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馬尾區旅游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位于馬尾麓三岐山,始建于1868年,為一建筑群,現存四處建筑(馬尾天主教堂主樓、馬尾天主教堂育嬰堂、馬尾天主教堂老人院、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

根據《馬尾區志》記載,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原為西班牙神甫創辦的小修院的宿舍;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原房屋為基礎創立馬尾天主教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監督杜業爾新建磚木結構的法國式新教堂。

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現存的建筑均建于不同時期。

根據《馬尾區志》記載,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尾境內已有天主教活動。當時,船政大臣沈葆禎聘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督;還聘雇洋匠。這些人大多攜帶家眷,而且多為天主教徒,法籍和英籍員工在洋匠房之左各建規模很小的教堂。

同治五年(1866年),西班牙神甫創辦小修院。

同治七年(1868年),西班牙神甫在三岐山建石砌雙層房屋為宿舍。他們合約期滿回國后,房屋移交給天主教會。

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石屋為基礎,創立馬尾天主教堂,接納和發展當地教徒。參加活動的除馬尾境內外,尚有琯頭(連江縣)、尚干(閩侯縣)、營前、洋嶼(均為長樂縣)等地教徒。由法國、西班牙神甫傳教。教堂還創辦育嬰堂、仁慈堂。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監督杜業爾在三岐山建磚木結構的法國式新教堂,以西班牙蒲錫恩為神甫。

民國37年(1948年),外籍神甫相繼回國,由林導明神甫主持活動,有教徒200人,以水上船民為主。

“文革-”期間,活動停止,天主教堂連同育嬰堂、仁慈堂均被福建省馬尾造船廠和福州第二十四中學作為職工(教工)宿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部分天主教徒自發恢復宗教活動,設2個家庭聚會點作為禮拜(星期日)聚會活動場所,有教徒60人。

1996年,修整天主教堂,教徒集中教堂做禮拜。1997年,有教徒200人。


>>廣應廟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久久sm热国产片 | 中文有码亚洲自拍偷拍 | 夜夜爽太视频精品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人成 | 亚洲人成久久播播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