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旅游

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八路軍、新四軍駐滬辦事處
  延安中路504弄21號(原福煦路多福里),1937年8月至11月,是八路軍駐滬辦事處所在地。這是一幢坐北朝南兩層樓的老式石庫門房屋,底樓東廂房是會客室,二樓東廂房是臥室,后樓是報務員、譯電員宿舍,樓梯拐角處的墻上掛著一架電話機。1960年前后,舊址先后經孟進、劉少文、張紀恩、李克農等回憶或踏勘,并訪問附近居民而確認。1962年9月7日,該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F為民宅。深入開展-工作團結各界愛國人士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八路軍駐滬辦事處(簡稱“八辦”)成立,負責人先后為李克農、…[詳細]
衡山縣農民運動紀念館
  衡山縣農民運動紀念館位于衡山縣開云鎮沿江大道9號。衡山縣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篷勃興起的農民運動,在全省、甚至全國,頗負盛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923年4月,毛澤東和中共湘區委員會派遣劉東軒、謝懷德回衡山開展農民運動。9月16日,衡山岳北地區成立了岳北農工會。這是湖南第一個農會組織,是全國第三個農會組織。它是湖南農民運動的旗幟,為湖南省和全國以后的農民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創造了寶貴經驗。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上半年,衡山縣農民運動迅猛發展。1926年4月,衡山就有多個秘密農民協會在活動。北伐戰爭勝利后,衡山農協組織開始公開活動。到當年7月底止,已有區農協13個,鄉農協203個,農協會員2…[詳細]
洣泉書院(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紀念館)
  洣泉書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城,始建于宋嘉定年間,原名黃龍書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知縣周仁魁重修,并拔官田充實經費,更名為烈山書院。嘉慶二年(1797年)酃縣知縣趙宗文增修齋舍,因縣有洣水發源南境之根索嶺下自東南流入西北,貫穿縣境,于是取學者誠能如泉之涓涓不息,則百川學海無不可至之意,將烈山改為洣泉,道光五年(1825年)知縣沈道寬將書院遷建至北門外校場坪改名酃湖。同治二年(1863年),邑紳萬典璋將書院遷回原址,復名洣泉,此后洣泉書院興學不斷,當時書院有學田272畝,年收租谷548石以供經費,著名的山長有安仁周元和、寧鄉王開卓等,清朝末年洣泉書院被改為第一高級小學堂。洣泉書院處于洣…[詳細]
東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高家村結米村民小組(白龍山西側),坐東向西,三面環山,距東山鎮政府駐地1千米。為紀念和緬懷革命先烈,東山鎮黨委、政府在曲靖市原滇黔桂邊區老干部聯合會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于1998年12月26日在東山鎮鎮政府東北面的花果山上,正式開工修建該紀念碑,1999年4月5日舉行落成典禮儀式,后因地質變化碑身受損,于2003年8月遷址高家村結米村民小組白龍山西側。紀念碑為三角形錐體磚混建筑,高19.48米。麒麟區東山鎮,解放前是陸良縣的豐華鄉、東寧鄉和曲靖縣的部分山區,處于曲靖、沾益、陸良、富源、羅平五縣交界地,是中共云南地下黨滇東3個地委領導下的3塊重要游擊根據地之間的結合部…[詳細]
方漢英烈士墓
  方漢英烈士墓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茨巖塘鎮茨巖村東南的騾子堡上。方漢英,又名方獻宇,江西萍鄉人。出生于1912年。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5年6月,接受黨的派遣,來到龍山縣茨巖塘,任龍山縣縣委書記。方漢英是個很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來到茨巖塘后,為了便于接近群眾,脫掉中山裝,頭包青帕,身穿布扣對胸藍便衣,腳穿水草鞋,扮成土家后生,這樣很快就和當地群眾熟悉起來。方漢英工作艱苦深入,經常到區、鄉蘇維埃政府和貧苦農民當中了解情況,調查研究,及時指導打土豪、分田地、建設蘇維埃政-爭。經常從半寨、新場坳、包谷坪等地檢查工作,回到縣委駐地已是深更半夜。方漢英與群眾同甘共苦,生活上從不搞特殊![詳細]
大別山烈士陵園
  大別山烈士陵園坐落于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城,是著名的請水寨-所在地,是紅二十八軍重建地,是鄂豫皖邊區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政治、軍事中心。陵園處國家十二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百處經典景區之中,年接待旅游瞻觀群眾逾10萬人次,是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陵園位于105、318國道交叉口,距東香高速岳西出口1公里,交通便利。陵園始建于1958年,占地6.6萬平方米。陵園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園內建有大別山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碑、紅軍亭、英雄群雕、百步臺階、烈士墓群等紀念設施和建筑物,風格古樸典雅、景點坐落有序,建設總面積達800…[詳細]
洮州會議紀念館
  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會議紀念館位于臨潭縣新城鎮,即蘇維埃舊址。展廳設六個單元,分別為:黨中央率紅一、紅三軍和軍委縱隊長征過甘南;紅二、四方面軍長征過甘南;紅四方面軍長征過臨潭;紅軍模范執行民族政策,各族群眾擁護和支援紅軍;革命火種;弘揚長征精神,建設紅色洮州。 紅軍長征途經甘南藏族自治州,進行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跡和文物,在人民群眾中傳頌著許多激動人心的故事。 1936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西北局率紅二、四方面軍主力長征進入甘南。1936年8月14日,紅四方面軍進駐臨潭。9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洮州(今臨潭)新城隍廟召開了具有深遠意義的“西北局洮州會議”,研究部隊行動…[詳細]
大瀝革命烈士紀念碑
  大瀝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海區大瀝鎮大瀝公園內,碑高9米,平臺長為4.5米,寬為5.5米,四周用水泥六角形階磚鋪砌,并設有欄桿,是南海人民為紀念和緬懷革命先烈,在當年掩埋先烈的地方興建的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由原廣東省副省長,1929年任中共南海縣委書記的林鏘云同志題寫。1958年8月由南?h人民政府樹立。1927年春夏間,適值反帝、反封建、反軍閥之北閥戰爭發展到緊要關頭,蔣介石在帝國主義指使下,4月12日于上海舉行-政變。隨之廣東的國民黨反動派亦相繼進行所謂“四.一五”清黨運動,實施殘酷野蠻的-政策,其時中共南?h委陳道周、周俠生等同志領導下蓬勃開展的工農運動至此遂遭受挫折,李羽吉、黃蘇等二…[詳細]
塔臥湘鄂川黔省革委會舊址
  塔臥湘鄂川黔省革委會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中心原雷家老屋。舊址為四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積1480平方米,周圍砌有卵石圍墻。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開間,中為堂屋。廂房為三柱四棋,四開間。大門與堂屋相對,兩側為糧倉。院內為賀龍、夏曦、陳希云等領導的辦公地點和住處。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邊臨時省革命委員會成立于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同年12月10日遷至永順縣塔臥,機關設在塔臥雷家老屋。省革委會主席賀龍,副主席夏曦、朱長清,秘書長張啟龍。內設勞動部,部長朱長清;財政部,部長喻杰(代理)、陳希云、虞志清;糧食部,部長張經展;土地委員會,主任王邦秀;沒收委員會,主…[詳細]
猴場會議舊址
  猴場會議舊址“猴場會議”會址位于甕安縣草塘鎮西1千米的猴場村宋家灣村民組,系宋維新(宋小安)私宅。會址建筑為木構四合院,四周磚砌桶墻,俗稱“一顆印”,建于1912年,1948年前后因產業糾葛拆賣一空,2003年將原房部分構件收回并按原貌恢復。2004年陳列布展對外開放。200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4年12月31日,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猴場,在猴場村宋家灣村民組宋維新住宅召開了彪炳史冊的中央政治局猴場會議,是紅軍進入貴州后,中央政治局在短短一個月內,繼黎平會議之后,于遵義會議之前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一會跨兩年,從1934年12月31日下午一直開到1935年1月1日凌晨,重申了黎平會議精神…[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翁熄系列乱在线视频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亚洲不卡在线视频 | 特级国产午夜理论不卡 | 亚洲天堂ab综合网 |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