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旅游

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邵武中央蘇區紀念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邵武是中央蘇區聯接閩北蘇區的重要紐帶。自1930年9月建立邵武黨團小組,1931年6月,中央紅軍首次攻占邵武城并多次進駐邵武開創蘇區,支持邵武黨組織建立蘇維埃政權,先后建立了邵武特區蘇維埃政府,邵光縣革命委員會,邵武縣蘇維埃政府。邵武西面是贛南閩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東面是閩北蘇區。中央蘇區向東發展,與閩北蘇區連成一片,就必須打通邵武,開辟一條戰略通道。因此,從1931年至1932年的兩年間,紅一方面軍就3次攻打和進駐邵武。1932年10月,紅一方面軍直屬的紅二十二軍攻克邵武城,中央紅軍與閩北紅軍在邵武會師,使中央蘇區與閩北蘇區聯系在一起,為中央蘇區閩贛省的成立創造了重要條…[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
  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位于水口鎮昆坂村,1943年,在-頑固派大肆“圍剿”革0據地時,為隱蔽積蓄力量,0福建省委從閩北轉移到閩中,同年12月,閩中工委書記林大蕃及游擊隊20多人來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間,省委機關游擊隊陸續來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蓋起了18座竹棚,開了2個操場。省委機關轉移到坂里后,在德化大溪、永雁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幾個據點,使閩北、閩東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閩中地區的莆仙、晉南惠等根據地聯結起來。這一時期,坂里村曾成為全省革命活動中心。省委機關在這里召開省委會議,進行整風文件學習,創辦《頑強斗爭者》刊物。游擊隊奇襲莆田縣涵江交通…[詳細]
黃驊烈士陵園
  黃驊烈士陵園位于黃驊市渤海路。黃驊市原為新青縣,是渤海區抗日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后發生大小戰斗戰役50余次。1945年8月,為紀念在新青縣犧牲的八路軍冀魯邊軍區司令員黃驊,新青縣更名為黃驊縣。為紀念黃驊、趙博生、劉貫一等著名烈士,陵園于1958年始建,2000年遷建至現址,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碑、黃驊烈士和趙博生烈士紀念館、烈士墓區等,安葬烈士132名。陵園收集革命烈士事跡史料60余篇,整理出版了《鐵骨英魂系列叢書——劉貫一烈士生平》、《黃驊將軍》等書籍,拍攝了電影《英-驊》。陵園是河北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詳細]
潘家峪慘案遺址(紀念館)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潘家峪制造了慘絕人寰的血案,全村1700口人中有1230名慘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潘家峪人民沒有被-嚇倒,他們擦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親人的尸體,拿起武器,繼續斗爭。為了紀念發生在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村的大慘案死難的同胞,解放后,有關部門對潘家峪慘案遺址的保護和利用,1952年唐山專署撥款,修建了村南陵園,陵園內有四座墳塋,一座紀念碑,一座祠堂。1972年原豐潤縣人民政府投資建館,當時叫潘家峪革命紀念館,建有展室8間,文物庫房和辦公用房6間,總計430平方米。1995年潘家峪慘案遺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名更定為潘家峪慘案紀念館,…[詳細]
重慶宋慶齡故居
  該故居為抗日戰爭時期(1942—1945)宋慶齡的寓所和“保衛中國大同盟”中央委員會舊址。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積665平方米,由主樓、后樓、防空洞等構成,共展出實物和歷史照片110件,為AA旅游景點。地理位置重慶宋慶齡舊居位于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文物遺址,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旅游區(點),全國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故居歷史抗日戰爭時期,宋慶齡曾兩次來到重慶,在重慶生活、工作四年多。1940年3月31日,宋慶齡在她兩姊妹的陪同下第一次來到戰時首都重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是當時傳媒議論的中心。但是,宋慶齡決定赴重慶,不是因為三姊妹的私人…[詳細]
鄧拓故居
  鄧拓(1912~1966年),原名鄧子健,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竹嶼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鄧鴻予舉人出身。民國15年(1926年),鄧拓就讀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民國18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社會經濟系。翌年冬,加入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參加中國共產黨。翌年秋,轉學到上海法政學院,曾任社會科學家聯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區黨團書記,中共法南區委宣傳干事、宣傳部長和南市區工委書記等職。1949年秋,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同年冬,受聘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8年,調離人民日報社,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分管思想文化戰線工作;主編北京市委理論刊…[詳細]
平津戰役前線司令部舊址
  位于薊縣孟家樓一當地富戶農宅。該宅磚木結構,院落狹長,東西廂房排列有序,正房為穿堂式,一明兩暗。其東西廂房供作戰、機要及警衛人員居住;東次間為前委書記、司令員-居住;西次間設為作戰室。屋頂架設防彈鐵絲網。在1948年12月,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后,為部署平津戰役,根據0中央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12個軍及特司部隊近百萬大軍不待休整急速進關,將總部進駐孟家樓,訂這里為平津戰役的指揮中心2019年10月7日,平津戰役前線司令部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占地面積33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余平方米,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墩頭鎮千步村,建立于1944年,是蘇中地區唯一的從抗日戰爭年代保存下來的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1940年10月,新四軍在蘇中地區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穩定江淮大地各雜牌武裝,團結爭取他們共同抗日,在陳毅同志的精心策劃下,在曲塘鎮成立了一支團結抗日的特殊武裝部隊,定名為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區蘇北游擊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部,簡稱聯抗部隊,并指定由我地下黨員、國民黨中將身份的黃逸峰任司令。聯抗部隊主要活動地區劃定為泰州至海安的通揚運河以北,海安至東臺的串揚河以西,東臺至興化一線以南,興化…[詳細]
上海毛澤東故居
  上海毛澤東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爾鳴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樓二底、磚木結構、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這幢樓的七號,就是毛澤東和夫人楊開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過的地方,這里現已建成毛澤東舊居陳列館,1920年5月5日,毛澤東率領“湖南驅張-團”來滬,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號(今安義路63號),時間達兩個多月。民厚里29號是一幢兩層樓磚木結構的房子。毛澤東和隨同來滬的15歲的張文亮住在前樓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對社會開放。基本信息毛澤東一生曾50多次來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過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澤東的舊居。此處是他第9次來上海時居住的地方…[詳細]
楊水才紀念館
  許昌市建安區楊水才紀念館坐落在許昌市建安區桂村鄉水道楊村,是展覽楊水才同志生平事跡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于1969年,2001年恢復重建,2009年再次擴建,目前該館占地面積20665平方米,建筑面積975平方米。館內為現代建筑群體,整體布局合理,造型新穎,風格獨特。紀念館先后被評定為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國家AA紅色旅游點、許昌市黨員干部教育基地、許昌市中-史教育基地、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等。紀念館正門磚路兩側各有1500多平方米的綠化區,其間鋪有鵝卵石“之”字型甬道,間植熱帶植物及北方花卉,四季常青,伴有鮮花,展廳前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看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 | 日本激情视频A∨一区 | 日韩在线看精品免费视频 | 日本中文乱码字幕在线网站 |